第65頁(第1/2 頁)
&ldo;有一本叫《千字文》,我們只學了一半。&rdo;陳江繼續答道。
&ldo;既然沒有念經書,那你們會九九演算法麼?&rdo;
陳江微微一怔,臉上第一次出現了有些失措的表情:&ldo;……古先生……什麼是九九演算法?&rdo;
古驁心下一邊思量,一邊又打量了周遭一番,村塾徒有四壁,這副飄零落敗的蕭索景象落在古驁眼中,倒令他生出一絲施教之心。
其實古驁自從經歷了田榕之事,便覺得但凡是人,就當應有所管教,只有管教好了,方才能於世於家有益。且古驁又私下忖度,覺得寒門之所以不如世家,便是因為寒門中嶄露頭角者少,而世家治學於世者多。若不是寒門自己人才不濟,世家中卑懦如齊家者,怎敢如此囂張氣焰,將自己的家教不嚴所致家醜,也賴在千里之外的外人頭上?
這群孩子資質乍一看來的確不佳,可古驁自小就是扛事的性子,並不怕麻煩,便在心裡對自己道:&ldo;我想教他們。雖然他們並非璞玉,可難道我因了這一面之緣,便敢斷他們終身了麼?我不能如此妄自託大,自比慧眼如炬。再說簡夫子早說過,世上之人,智愚,勇怯,善惡,貴賤,各人有各人的教法。我若真的不善教他們,回去再請教簡夫子就是。事到如今,斷沒有見而不為,空留遺憾的道理。&rdo;
繼而又想:&ldo;寒門之弱於世家,便是我目之所見的如此這般了。世家算帳有錢穀先生,治家有世族家書,在外行事有貴族禮儀,於己又學過修身養性之法,朝堂上還有結黨之術,如此一看,寒門的確是事事不如世家,做農的不會看天象,做工的不知記帳算九九,教子的又不如世家有傳承……今後,若是寒門真有一日,事事做得比世家還好,那寒門定不會再見欺於世家。&rdo;
想到這裡,古驁胸口不由得生出一股十足中氣來:&ldo;這裡不是沒人教麼?不是無人願意做播種的第一人?那我便來做。&rdo;
這時候古驁還未曾慮及,寒門仰目而望世家之溝壑,乃是兩百餘年戰亂紛紛,結出的必然之果
‐‐對於有兵有權的世家,戰亂是積蓄奴隸,沉澱財富的時機;而對於流離失所的難民,戰亂則是失去祖業,一切從頭再來的苦難。經過了數個王朝的驟興驟滅,天下哪裡還有腰間無刀之人的立錐之地?
然當此之時,古驁還尚未能思及這些……他正兀自天真著,覺得如果寒門和世家做得一樣,那兩者又有什麼不同?古驁自視既然自己能從芒碭山中一路走到山雲書院,所謂世家,並非真的那麼觸不可及。這股改天換地的氣魄藏在古驁心裡,雖然未言之於口,但這顆種子已經在古驁心中種下……多年以後的一日,它將會長成參天大樹。
不過,那是後話了。
如今古驁既看重學以致用,當下便下定了決心,對眾人道:&ldo;既如此,從今日開始,我從頭教你們《千字文》,不管你們從前學了什麼,現當以我的解義為準。我既在山雲書院進學,此月偶得閒才能常來,一月之後,未必有空日日能來。我若來了,便會如今日一般,在村口敲鑼,你們聽見了就過來一學。每日一到兩個時辰,也不耽誤你們做農活。&rdo;
那老者見古驁想的如此周到,便道:&ldo;若是能這樣,那再好不過呢!&rdo;
陳江也附和道:&ldo;這真是太好了!&rdo;
古驁點了點頭,他見眾人都沒有書,便找老者相借了一塊粗抹布,在門外的雨水坑窪處沾了水,在牆上寫了&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