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第1/3 頁)
這一次稅賦改革,還有後著,康熙可以料定,皆時一旦推廣實行,從農業上富裕下來的人口勢必會推進商業的發展,到時候,大清國庫何愁不豐?
大清的商人們交稅的積極程度,和農人們每次哭爹叫娘,賣兒賣女的拼湊稅賦比起來,高下立見,康熙為君多年,也經常魚龍常服,行走於鄉村百姓中去,也知道底下的小老百姓們日子困頓,種著糧食,卻連飯都吃不飽。康熙雄心壯志,力圖治國平天下,得享萬世明君,流傳千古盛名,他自然不會容忍下屬逼人錢財,壞人性命,最終也連累他落下千古的罵名。
攤丁入畝
他們其實並不在乎誰當皇帝,只會關心那個皇帝能夠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相對於從百戶農人手裡收點稅賦,康熙還是願意從一家商人手上收點稅銀,至少,商人們銀錢來的方便,又常交際來往,比那些只會刨土的農民們更懂得為人處事之道,只為細水長流,家大業大之人也更懂得舍財免災的道理。
康熙自然也會考慮到歷來大戶人家土地聚集,小老百姓鮮少會有幾分土地的,他此舉,既是瞧不起農民們手上的一點銀子,也是想讓那些真正該交賦稅的地主們出點血。
雖說將相本無種,可是歷來,能夠做官為宰的沒有幾個是真正的寒士平民,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問題,也會護著自家一些,那些所謂的攤丁稅賦等,沒有幾個能夠真正的落實到他們的家中,稅銀的流失,虛,瞞,偷,漏等,皆是這些家裡有官員的人家做出來的。
官府給仕子們的一些福利,也被人鑽了空子,康熙也知道民間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一旦有人中舉,就有若干士紳甘願&ldo;孝敬&rdo;,把土地掛在舉子們的名下,好達到偷漏稅賦的目的,還可以藉此和那些貧困的舉子們搭上關係,將來這些仕子好歹出仕,也會照顧他們一些,舉子們或為了生計,或別有所圖,基本就沒有不允的,因此,皇帝費銀子培養的人才,最後真正服務的卻是別人。
歷史以來,官紳皆一家,勾結相連,互為依靠,明火執仗的在皇帝之前對百姓們打家劫舍,貪汙民脂民膏,只是他們貪了皇帝的銀子,卻越發的為富不仁,逼的一些百姓們窮困潦倒,有多少人家賣兒賣女破人亡。
百姓失家,皇帝還要貼銀子補助,他們流離失所了,國庫裡空空如也,一些打抱不平的&ldo;正義人士,&rdo;還把這些罪過算在了皇帝頭上,讓皇帝背了黑鍋,康熙真是比竇娥還冤,。
所以康熙等眾官員們叩頭喊完口號之後就道:&ldo;朕既然決定&l;永不加賦,&r;以前的稅賦條例就沒有辦法實施了,所以朕決定,以後的農人稅收,採犬攤丁入畝&r;的策略來徵收,以此照顧那些沒有土地的百姓,此法還要等回宮以後詳細的參詳之後才能實施,正好爾等也可以趁此時間先做些腹案,皆時可以拿來討論參詳。&rdo;
康熙話音一落,官員們臉色各異。
滿人不得經商,漢官們也嚴禁經商,雖然他們私下裡各有對策,自有名下的奴才替他們開鋪子掙銀子,但是,明面上或私底下,他們各自家裡或多或少都會有幾個莊子,幾百頃地甚至更多的土地,這些土地有的是祖上傳下來的,有的是做官後,底下人孝敬的,有些來歷卻不敢明說了,少不了有些官員會做出霸佔百姓田產,逼死窮人性命之事。
康熙這&ldo;攤丁入畝&rdo;的政策一出,說不得,他們的私產將要曝光不說,也要跟著百姓們一樣要繳稅了,世人皆愛財,誰都不願意把到手的銀錢往外掏,尤其是這些腦滿肥腸的官老爺們,自認為自己比別人高上一級,是享有特權的。
只是,康熙目光炯炯的看著他們,他們也剛剛歌頌完了康熙的豐功偉績,沒想到,話音剛落,康熙就要那他們開刀。即使心裡不願,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