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第6節:載弄之璋(2)
秦武王派甘茂為將,用一年時間攻下韓國的宜陽(今洛陽西南),開啟東進之路。因急於看到周室九鼎,秦武王不顧大臣反對,親自前往王城。周赧王聞報後驚恐不安,明知他此來不安好心,但懼其兵威,只得派使者出迎,禮數相當隆重。
周室九鼎是大禹治水後收天下貢金,依中國荊州、梁州、雍州、豫州、徐州、揚州、青州、兗州、冀州這九個州區域鑄造。寶鼎自夏、商、周傳承三朝,有兩千多年曆史,是天子專用禮器。
秦武王來到周宮大殿,看到一字排開的九鼎後問:“雍州之鼎有多重?” 秦都城原在雍城,後遷都咸陽,但雍城一直為秦王室舉行即位、祭祀等大典之處。
守鼎吏回答:“每鼎都有千鈞之重。商亡後周武王命人將九鼎從殷墟搬到鎬京,每搬一鼎需用九萬人和一年的時間。”他誇大鼎重,以打消秦王遷鼎念頭。
秦武王好勝,大笑道:“千鈞之重能奈何寡人?”他上前雙臂舉鼎,以顯示神力。但剛勉強走出一步,因氣力不足,寶鼎掉落,正砸到腿上,秦武王當即大叫一聲,疼得暈死過去。眾人慌忙將壓在他腿上的鼎合力抬起,抬他回驛館救治。守鼎吏也忙報之周赧王。
因傷勢過重,秦武王當晚吐血數升,未立遺囑就死在驛館。周王嚇壞了,怕秦軍大舉伐周,他不顧天子身份,親自弔唁,操辦喪禮,並派周室公子護送靈柩回秦國。此事傳開,時人迷信,認為周室氣數未盡,秦武王無禮行為得罪周室先王,故遭報應。
秦武王卒死,未立世子,他的異母弟公子嬴稷在母族支援下,與其他諸弟爭奪君位。秦國持續內亂,根本顧不上發兵討罪。
三年後,秦昭襄王嬴稷即位。他在位期間,鄰國被秦攻城掠地無數,國力大為削弱。山東六國不時聯合對付秦國,連眾弱以抗強,史稱“合縱”(六國的地理位置為南北縱向);秦王也派說客反間各國,諸侯國時有動搖,單獨與秦國交好,事一強以凌弱,史稱“連橫”(秦與六國地理位置為東西橫向)。
秦王回想舊事,怒氣愈盛,語氣堅決:“周室今非昔比,還敢仗著天子位尊,公然羞辱寡人?周王必嫌秦君爵位低,以為寡人愛子配不上王姬!”
原來第一個秦國國君只是附庸他國的子爵。商朝末年,秦人祖先因助商反周獲罪,全族被遷往西陲偏僻之地。因秦人善於養馬,成為周王御者,養馬有功,免罪獲封,不過與齊、魯、晉這樣的功臣貴族封國相比,出身低微得多。後因秦襄公護送周平王到洛陽建立新王廷,立下大功,因此升為伯爵,列位諸侯,始與中原各諸侯國通婚。同時秦國得到西周發祥地歧山一帶封土,驅逐犬戎,開闢千里疆土,遂成大國。但周室一向重視爵位和血統,三十七代王室從未有王姬下嫁秦君先例,更不用說秦國公子。
見范雎似乎還有話說,秦王臉色鐵青道:“哼!愛卿不必多說,寡人心意已決!” 他轉而對子桁道; “你領中軍,和白將軍、樛兒一起,將九鼎和砥厄帶回咸陽,待雍城祭壇修整後,以鼎祭天!”
范雎見大王怒氣正盛,不敢再言。其實秦王手下不乏名將,單指定子桁為中軍主帥,而名將白起、庶子贏樛輔佐,另有深意。
秦王先後立燕女、韓女、楚女為後。前兩位王后已逝世,燕女遺有二子一女;韓女亦生一子。其中燕女之子年紀最長,很早被立為太子。但秦太子在魏國為質時;突然暴斃身亡。因長子死得蹊蹺,秦王大怒,興兵問罪,將魏軍斬首四萬報復。自嫡長子死後; 秦王開始顧慮重重,遲遲不立儲君。
眾公子中贏柱年齡最長,為秦王次子,本應立儲,但其母唐氏僅位於八子(秦國後宮有後、夫人、七子、八子等級別),地位低微。贏柱善於逢迎父王心思,每日遣人入宮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