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第1/2 頁)
&ldo;現在幾時?&rdo;特納好像並沒注意布留索夫的話,問道。
&ldo;7 時50 分。&rdo;布留索夫回答:&ldo;按預定作戰計劃,10 分鐘後,各突擊艇波將透過出發線,以每小時4 海里的航速向各登陸海灘實施由艦到岸運動。第1 艇波由水陸坦克編成,後續各艇波由水陸履帶輸送車編成。出發線距登陸海灘為3.6 公里,由艦到岸運動以炮艇為先導。各炮艇在開進中將以火箭炮、迫擊炮和40 毫米機關炮對岸上目標實施有計劃的射擊,要求在各登陸海灘13 米的縱深內構成每84 平方米落彈25 發的密度。炮艇在駛抵海灘外的暗礁區後即停止前進,屆時它們轉移至航道的兩側,用火力支援水陸坦克和水陸兩棲履帶輸送車向海灘突擊。在登陸部隊突擊上陸直前,兩批各由64架艦載機編成的機群,將對各登陸海灘實施密集轟炸,並在艦炮火力延伸後,用機槍掃射海灘直後方的地域。&rdo;
布留索夫一口氣報告完,口齒清晰,完整正確,毫無遺漏,顯示出他是一個稱職的作戰參謀。特納滿意地點點頭又問道,&ldo;氣溫多少?&rdo;&ldo;攝氏15 度。&rdo;布留索夫回答。&ldo;太好了,天遂人意,這個氣溫對於在叢林中作戰的勇士們再合適不過了。準備按原計劃登陸。&rdo;特納興奮地下達命令。8 時30 分,美軍炮艇的射擊開始延伸。此時,雲層合縫,蔽住陽光,涼風習習,海浪不興。特納抬腕看看錶,回身對布留索夫下達命令:&ldo;現在開始登陸!&rdo;令下後,由水陸坦克編成的第一攻擊波開始從出發線向岸上挺進,正面寬達13 公里,場面極為壯觀。先頭炮艦上的火箭炮、迫擊炮和40 毫米機關炮一齊怒射,煙塵遮天,射程達登陸地域1 公里縱深。榴彈、迫擊炮彈、火箭彈以100 平方米落彈25 發的比率傾瀉在日軍灘頭陣地。
臨近岸邊,水陸坦克在無護衛之下向海岸突進,同時以75 毫米坦克炮攻擊正面目標。這時,美軍艦載機呼嘯而至,掠過海岸,深入登陸地域反覆轟炸掃射,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登陸大戰打響了!
第四章順利登陸
幾乎沒有遇到抵抗
海軍陸戰隊第1 師第7 團少校休伊&iddot;萊頓如同一隻候鳥,在國內養傷期間看到美軍節節向日本本土進逼,心中煩躁不安,神志恍惚,舉止失常。夫人芭芭拉十分焦慮,她知道丈夫的這些奇異變化完全是由於戰爭日益臨近結束的緣故,她太理解他了‐‐萊頓可以沒有她,卻不能離開戰場。於是,芭芭拉想方設法說服醫生開了張病癒證明,把丈夫的行李收拾好送他歸隊。萊頓這才平靜如初,與妻子實實在在過了兩天溫馨的日子,啟程回到部隊。
萊特歸隊後,恰逢陸戰第1 師參加沖繩登陸戰役。按登陸作戰計劃,從殘波岬到牧港之間6 英里的海岸上,以比謝河為作戰分界線,美軍兩個軍將平行登陸,比謝河以北劃給羅伊&iddot;蓋格海軍少將指揮的海軍陸戰隊第3 軍登陸;比謝河以南劃給約翰&iddot;霍奇少將指揮的陸軍第24 軍登陸。從北到南的灘頭標為:紅灘、綠灘、藍灘、黃灘、紫灘、橙灘、白灘和棕灘,共有4 個師的兵力從這8 個灘頭登上沖繩島。
萊頓搭乘的希金斯登陸艇靠上了&ldo;藍灘&rdo;海岸。沖繩西海岸沒有太平洋諸島嶼常見的珊瑚礁,登陸艇可以直接上岸。登陸順利極了。絞鏈拔出,前跳板放下,萊頓率領他的陸戰連涉過沒膝深的海水,向岸灘奔去。兩邊望去,從北到南是一望無際的灰色艦艇,形態千奇百怪,檣櫓密集如林。陸戰第1師的正面分為&ldo;黃灘1 號&rdo;、&ldo;黃灘2 號&r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