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第1/2 頁)
小磯又問:&ldo;將軍可否談談持久作戰的具體想法?&rdo;
牛島答道:&ldo;在美軍登陸前,集中兵力於沖繩島南部,以首裡為中心形成堅固的築壘陣地。主陣地選擇在那霸、首裡與那原一線。如美軍在該線以北侮灘登陸,則不予抵抗,以待其來攻。如美軍在該線以南海灘上陸,則進行堅決的抵抗,但決戰的場地仍為首裡附近地域。在島中部的羽具岐地域配置一個由當地土著部隊編成的特編團,準備在美軍由該海灘登陸時實施遲滯作戰,並破壞讀谷和嘉手納兩地的飛機場。至於島北部,只配備一個獨立步兵營,以便在必要時破壞伊江島上的飛機場。&rdo;
小磯聽後,覺得可行,遂向梅津、安藤徵詢意見。
梅津已在方才表明了態度,沒什麼意見。只有安藤仍反對,但見兩位長官認可了持久作戰方針,也不便再說什麼。
牛島見說服了眾長官,心裡很高興,他說:&ldo;卑職即刻回島,現在硫黃島戰事熾烈,我將派員去那裡瞭解情況,總結抗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加強防禦,誓死保衛帝國本上的最後一個堡壘一衝繩!&rdo;
然而,牛島打探到的卻是硫黃島的陷落和守島司令官粟林忠道中將的&ldo;玉碎&rdo;。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正當牛島與首相、參謀總長在東京討論沖繩防務問題時,位於東京以南1200 餘公里的硫黃島正進行著一場大戰。
硫黃島是一個沒有完全冷卻的火山島,位於該島南端的折缽山的火山口噴出的霧氣和硫黃瀰漫全島。島的中部是一片低窪,低窪地以北地形又逐漸隆起,其中有幾個孤峰,海拔約120 公尺。折缽山山腳下有海灘向北和向東延伸,兩海灘各約3.2 公里長,其餘海岸線多為懸崖峭壁。島的大部分地區都被很厚的棕色的火山灰燼和黑色的火山岩燼所覆蓋。這些灰燼看起來像沙,但比沙輕得多,人在上面很難行走,即使是輪帶車輛和履帶車輛也得鋪上墊板才能透過。島上缺少淡水,僅有的幾處地下水源流出的水有一股濃烈的硫黃味。即使是這種能喝而不好喝的水也要配給。一次,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1 航母艦隊司令官大西沈治郎海軍中將上島視察,守島最高司令官、第109 師團師團長慄林忠道一邊為其端過一杯有硫黃味的苦水,一邊解嘲說:&ldo;非常抱歉,這裡連水都有股火藥味。即便如此,我一天才僅能分得一杯。&rdo;由此可見島上缺水的程度。
1944 年9 月,日軍開始加強硫黃島的防禦(這和沖繩島一樣),派慄林率他的第109 師團、第2 獨立混成旅團和加強第145 步兵聯隊共2.3 萬人擔任該島的主要防禦。另外還有海軍陸戰隊約7000 人、飛機30 架也歸他指揮。
慄林是日本陸軍中有名的防禦戰專家,面對掌握絕對海空優勢的美軍,他認為&ldo;殲敵於灘頭&rdo;的抗登陸作戰原則已無力實現。由於敵人猛烈的艦炮和航空火力的突擊,灘頭陣地將遭到嚴重的破壞,並將損失50%的兵力兵器,使持久作戰能力大為降低。因此,他主張採取堅固的縱深防禦,在縱深內構築支撐點式的主要抵抗陣地;允許敵人登陸,在灘頭暫不進行還擊;抓住敵人上陸並集結於岸邊縱深400 公尺內的時機,集中炮兵和各種火器實施突然的反擊。
但是,慄林的作戰方針卻遭到海軍的反對。硫黃島是小笠原群島的一個主島,防務由直屬戰時大本營的小笠原兵團負責,而戰時大本營由陸海軍共同組成,所以在硫黃島有一海軍顧問,名叫市丸利之助。雖然市丸僅是一名海軍少將,但他代表海軍,所以慄林不能不考慮他的意見。最後慄林採取了一個折衷的方案,即以縱深防禦為主,灘頭防禦為輔的抗登陸作戰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