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2 頁)
萊希上將對麥克阿瑟的打扮覺得奇怪,大熱天幹嘛要穿皮夾克?於是他問道:&ldo;道格拉斯,你來這裡看我們,為何不穿適當的衣服?&rdo;
麥克阿瑟答道:&ldo;嗨,你沒有到過我那裡,那裡的天氣可冷呢。&rdo;
寒暄之後,羅斯福、麥克阿瑟和尼米茲一起坐在甲板的椅子上,讓攝影師給他們照相。
接見結束後,他們各自回到自己的寓所。次日,根據羅斯福的指示,麥克阿瑟和尼米茲陪同他視察基地和看望部隊。當日晚,羅斯福在他下榻的住所與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共進晚餐。
餐後,他們一道進入掛有大幅太平洋地圖的會議室討論戰略問題。麥克阿瑟發現尼米茲對這次會議有充分的準備,參謀人員為他準備了詳盡的計劃、各種統計數字及其他形象化的模型。而他自己則什麼都沒帶。
大家坐定後,羅斯福首先說明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在於決定下一階段對日本採取什麼行動,希望大家暢所欲言,共同研究。
尼米茲首先發言。他把他的新方案拿出來說道:&ldo;麥克阿瑟將軍應在攻佔棉蘭老島後即建立強大的作戰基地,以削弱日軍在菲律賓的空軍力量,然後繞過菲律賓其他島嶼,向臺灣挺進。&rdo;
尼米茲不時站起來用竹棍在地圖上指著所談到的地方。他闡述了攻佔臺灣的戰略意義:有利於攔阻東印度群島地區的石油、錫、橡膠和其他重要物資運往日本;臺灣靠近中國大陸,便於美軍同中國軍隊合作在大陸修建一些空軍基地,支援進攻日本本土的作戰。
麥克阿瑟聽後,看了看總統,發現羅斯福靠在他的輪椅上,好像在興致勃勃地聽地理課,神態安靜,顯然事先就知道了尼米茲這個計劃的大概內容。
尼米茲講完後,羅斯福拿起一根竹棍指著棉蘭老島間麥克阿瑟:&ldo;道格拉斯,我們從這裡再奔向什麼地方?&rdo;
尼米茲與麥克阿瑟都同意攻取棉蘭老島,分歧在於攻佔棉蘭老島後的作戰目標是什麼。麥克阿瑟當然不能同意尼米茲的意見,如果按尼米茲的意見辦,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所有兵力,除象徵性地留下兩個師和幾個空軍中隊外,都要交給尼米茲指揮。這樣,他不僅完成不了重返菲律賓的宿願,而且還成了光桿司令。
他聽總統發問便回答道:&ldo;總統先生,然後應該奔向呂宋。&rdo;接著,他全面闡釋了他這樣做的理由。
他首先隊道義上提出了自己的理由:&ldo;總統先生,我們在菲律賓問題上已經犯了錯誤,如果我們當初能盡一切力量增援巴丹,菲律賓就不至於淪陷,同時也能煞注日軍南下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勢頭。在如今解放菲律賓已成為可能的情況下,若再度犧牲它就是絕對不可原諒了。閣下,您不能把1700萬虔誠的菲律賓基督教徒留給日本人,而先去解放臺灣。臺灣是日本人經營50 年的殖民地,那裡的居民對我們懷有敵意,不宜作為攻擊日本的基地,而菲律賓人卻仍然忠於我們美國,因為我們無力支援或解救,他們正忍受著極端的貧困和巨大的苦難。撇下菲律賓不管,在遠東也會引起強烈的反響,亞洲人會相信日本人的宣傳,認為美國人不願流血犧牲去拯救他們。這會大大損害我們美國的形象。此外,呂宋島上還有我們的許多戰俘和淪陷在那裡的婦女兒童,他們正在忍受著巨大的苦難。若在北面打臺灣,在南面打棉蘭老島,我們就會使菲律賓中斷一切外界供應。那時,日本軍隊就會只顧自己,而讓菲律賓人和美國戰俘活活餓死。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總統先生,美國公眾輿論將會譴責您,而這種譴責是有道理的。&rdo;
麥克阿瑟話鋒一轉,又從軍事角度闡述了重返菲律賓的可能性和意義:&ldo;從遙遠的棉蘭老島派飛機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