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第1/2 頁)
溫體仁見崇禎發問,略微捊了捊思路,開口道:「啟奏陛下,以臣愚見,孫承宗此人倒是有幾分本事。只是過於書生意氣了些。至於其所獻平遼計策雖然有用,但是糜費頗多。先帝之時的國庫,不足以支撐其平遼計劃。若是國庫充足,按其計劃步步推進,卻實可以將建奴趕盡殺絕。至於原遼東巡撫袁崇煥麼,臣說不好。臣愚鈍,望陛下恕罪。」
崇禎卻是似笑非笑地道:「不知是怎麼個說不好?溫愛卿儘管說來,說錯了也沒甚麼。」
溫體仁這才道:「啟奏陛下,袁崇煥原本雖然名為遼東巡撫,實際上卻是與遼東督師無異。此人與滿桂不合,便請調走滿桂,與王在晉相左,便請調王在晉。故而,臣以為,此有過於剛愎自用,可用,而不可大用。而且……」
瞄了一眼魏忠賢后,又低頭道:「而且,此人於巡撫遼東之時,尚且請建魏公公生祠。」
魏忠賢聞言,心頭上一萬匹草泥馬呼嘯而過,心中直罵這些文官可真他媽不是東西啊,在皇爺面前給老子上眼藥,這是恨老子不死啊!
只是不管怎麼恨,魏忠賢還是趕緊跪地請罪道:「皇爺,奴婢該死!袁崇煥請建生祠一事,原本是有的。可是奴婢和他絕無私相授受啊,望皇爺明鑑!」
崇禎卻是面無表情,淡淡地道:「掌嘴。朕問你話了嗎?」
聽到崇禎的處罰,魏忠賢慌忙劈哩叭啦地自己扇起了耳光,只是心中卻是大喜。這頓打捱了下來,自己的命卻是保住了。
唯獨溫體仁,卻是深感遺憾,看起來這魏忠賢聖眷頗隆,怕是比之先帝之時雖有不如,亦不是輕易可以搬倒的。
崇禎見魏忠賢打的賣力,一張老臉都快變了形,便道:「好了,停下罷。以後朕沒問你,不許插話,可記住了麼?」
魏忠賢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叩頭道:「奴婢多謝皇爺,皇爺仁慈。」
崇禎這才道:「起來罷。將那袁崇煥的事兒跟朕說說。」
其實崇禎也是很好奇。袁崇煥這個人的爭議太大了,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忠是奸,到底可靠不可靠。
魏忠賢見崇禎發問,這才道:「回皇爺的話兒。袁崇煥原本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及第,名列三甲第四十三名,授福建邵武知縣。
天啟二年進京述職,時任御史的侯恂舉薦,升任兵部職方司主事。
曾經單騎出關考察局勢,上書稱,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山海關。
當時朝廷眾臣皆稱讚其勇於任事,因此又超擢為後備僉事,戶部撥銀兩千兩,先帝又撥內帑二十萬兩,許袁崇煥招募兵卒,協守山海關。
袁崇煥至遼東,歸經略王在晉節制,頗得倚重。王在晉奏請提名袁崇煥為寧前兵備僉事。後因防務安排,與王在晉不合,超級奏請原首輔葉向高,後經左光斗提議,大學士孫承宗以閣臣掌兵部事,巡視遼東。
當時建奴攻破廣寧衛後,強迫錦州、義州百姓東遷。義州有一部約十萬眾佔領了十三山後求援。
袁崇煥要求派五千人鎮守寧遠,並派大軍營救十三山。
孫閣老與薊遼總督王象乾商議後認為兵無戰力而不可救之,因此袁崇煥與王象乾、王在晉齷蹉更甚。
及至天啟三年九月,孫閣老決意堅守寧遠,乃命袁崇煥為主,滿桂副之。其年袁崇煥父喪,請丁憂,而朝廷奪情留任。
天啟六年,守住了寧遠,卻失了覺華鳥,島上萬餘民眾遭建奴屠戮一空。
然過不掩其功,袁崇煥仍升任遼東巡撫,加兵部右侍郎。
天啟七年四月,袁崇煥曾上書要求於寧遠、前屯,為奴婢豎生祠。只是因其不救錦州遭劾,袁崇煥乃告老回鄉,七月獲批。」
崇禎聽完,更覺得糊塗,按理來,不管是溫體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