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第1/3 頁)
曹操對劉協的暗諷充耳不聞,跪地道:&ldo;臣懇請殿下,繞道前行,不見燕司空,而直接往陳留就國!&rdo;
劉協被封作陳留王也有些時日了,卻一直沒被放行去就國,而是被以年紀太小、路途太遠,世道太亂等藉口,一直留在了洛陽。
其實是大將軍何進不願這個被先帝一度屬意做繼承人的皇子,能有機會離開眼皮底下,招兵買馬去行復起之事罷了。
潛在敵人,還是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嚴密控制起來要讓人安心。
只是何進死得太快太突然,導致劉協的秘中看管也跟著亂套,變得漏洞百出,才給了乏人可用的曹操等人可乘之機。
劉協模樣雖很是稚嫩,口吻卻頗有幾分威嚴,冷然道:&ldo;陳留郡現在劉兗州的治下,愛卿的意思是,與其信曾有過救駕除賊之功的燕司空,還不如信個多年來無功無過、不知底細的劉岱?&rdo;
曹操道:&ldo;非也。臣之本意,非特疑燕司空之忠,是為確保殿下無恙的安全之策。&rdo;
劉協不以為然:&ldo;哦?那曹愛卿欲對方才所說,作何解釋?&rdo;
曹操還不知道表面上同燕清並無有過正經來往、背地裡卻書信傳情了許多次的荀攸,早在出發前就已送出密信,悄悄告予燕清知曉,且叮囑對方帶兵前來儘快接應一事。
他也不知劉岱已因貿然出兵而被黃巾賊寇殺害,父親所在的陳留亦已淪陷,財物悉數被奪,生死不知。
曹操兀自坦言相告道:&ldo;陳留是臣父所在,若劉刺史鬼迷心竅,要對殿下圖謀不軌,臣要召集鄉勇、徵募兵士,為殿下保駕護航,也會容易一些。&rdo;
&ldo;然而,要是換做燕司空想錯一著,對殿下相挾相欺,臣怕力有不逮,恐難相護。&rdo;
曹操表達的意思非常明確:他並不是真有證據,或是純粹懷疑燕清有不臣之心,而是相比羽翼漸趨豐滿、能力卓群的燕清而言,劉岱無疑要好對付得多,至少憑他的實力,還能護得住劉協。
況且劉協本就為陳留王,要是往陳留去,就無形中這次偷偷出京的違制,變成名正言順的親王去就國了。
劉協原是本能地厭惡曹操在背後非議揣測仙人一般漂亮、還在最危難的時刻救過自己的燕清,才一直努力抓他語病,哪怕是在雞蛋裡挑骨頭。
不想曹操最後擺出這麼一番話,倒讓他無言以對了。
劉協皺起眉頭,悄悄看向荀攸。
荀攸卻未能捕捉到陳留王求助的目光,只淡淡地看了慷慨陳詞的曹操一眼,繼續作壁上觀。
曹操等了片刻,催道:&ldo;殿下!請早做決斷!&rdo;
劉協扯了扯嘴角,只得自力更生,費勁掰扯著理由道:&ldo;愛卿的顧慮,我已明瞭了,然……&rdo;
話剛起了個頭,就見官道的前方盡頭煙塵滾滾,地面顫動,隆隆震耳。
遙有金鼓喧天,槍刀映日,是一列鎧甲漆黑的騎兵,如神兵天降一般,豁然出現。
眾人心裡一沉。
有人高呼道:&ldo;不好!&rdo;
劉協自然也看到了,話語戛然而止,曹操也完全顧不上再聽下去了,倏然站起身來。
他當機立斷,直將劉協往荀攸馬上一抱,有條不紊地下達著命令:&ldo;現要兵分二路,公達你領一支,速走山路去,務必誓死送殿下至陳留尋我父親,一方隨我伏於道旁,預備迎敵!&rdo;
曹操迅速下了決心,要親自斷後了。
荀攸立即應了,帶上神色惶惶的小王爺,提韁一催:&ldo;走!&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