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3 頁)
握有近十萬西涼鐵騎的董卓,和統領大部分禁軍、在朝中勢力根深蒂固的袁家對抗起來,之後的一場&ldo;京師大亂&rdo;,也就變得無可避免了。
最費解的,還是&ldo;王爺出逃&rdo;這點。
劉協年紀雖小,卻頗為聰慧,謹慎冷靜,對自己處境有清楚的認識,也有一定膽色。若不是切切實實感受到威脅了,實在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是不會採取逃出京城的舉動的。
究竟是誰非要跟個無權無勢,年幼得連上朝參政都不成的陳留王過不去?
燕清將在京中的重要人物在腦海中挨個過了一圈,大致有了底。
‐‐那罪魁禍首,怕是何太后。
劉辯如今傷重,也不知他最後活不活得成,又還坐不坐得住那帝位。
天下卻不可一日無君,即便是同董卓已然對立的袁家,都會贊成將同是漢靈帝血脈的陳留王劉協視作儲君的。
何太后又如何會坐以待斃,眼睜睜地看著給親子辛苦掙來的帝位,最後便宜了一向被她瞧不起的劉協,如了曾經同她勢如水火的先董太后的意?
而且當何太后還是皇后時,就因嫉妒而毒殺劉協的母妃王美人,結下了那麼一份弒母之仇。
這麼一來,劉辯的傷情越是危急,何太后的殺意就越重,劉協的處境就越是危險。
劉協聰穎,看出自己安逸的日子要快到頭了,周邊危機四伏:不是假意要扶他上位、讓他做個傀儡,就是何太后這等袒露殺意的蛇蠍毒婦。
但單憑劉協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在所有人眼皮底下逃出京城的,怕是出了府門都寸步難行。
那就意味著,還存在一個用意不明,卻偷偷幫助小王爺出逃的人。
沒準還就是這個人陳明利害,說動劉協後的結果。
劉協具體要逃到哪裡,可就無從得知了。
&ldo;唉……&rdo;
雖然沒甚麼把握,並不知中了多少,燕清好歹是將這爆發得突然的一系列事件給捋順了,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不禁揉揉眉心,煩惱不已。
恨京師亂得太快,訊息傳遞卻太遲滯。
他這邊勢頭分明正好,只還沒正經交兵,京城卻已是一團糟,把他的全盤計劃都打亂了。
眼見著劉岱這倒黴鬼剛死不久,讓兗州成了無主之物;陛下自身難保,也管不著這邊;黃巾軍的糧道剛被他們給斷了……
這機會千載難逢,要取兗州,就如探囊取物耳,豈有止步不前的道理?
可劉辯怕是不中用了,劉協則已往東跑了去,不儘快將他迎下保住,掌握主動權的話,就易叫這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皇帝的小孩兒落入不知哪方歹人之手,殆害無窮。
燕清焦躁地踱了幾步,倏然站住。
不對!
之前要傾盡軍力,是為求個速戰速決,而不是因為有多看重黃巾這上不了檯面的對手。
這下沒了求&l;急&r;的意義,也就可以適當分兵,兩頭同時進行了。
假使董卓事敗,或是事成後頭個惦記著他的豫州,那再將人召回不遲。
郭嘉在心中所說的,不也只是讓他這主公速歸,而不是讓全軍一起麼?
燕清心念電轉下,很快就拿定了主意。
遂向親兵吩咐一聲,取來紙筆後,就著馬鞍,在郭嘉那信的背面飛快補了幾行,蓋上印,然後交到了呂布手裡。
呂布微愕,下一刻則福至心靈,並未展開來看,而是將它小心揣入懷中。
燕清微籲口氣,肅容道:&ldo;奉先聽令。&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