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第1/2 頁)
進一步的事件得以避免,僅僅是因為地中海的緊張形勢要德國派遣一支很強的潛艇艦隊到那裡去,而且還要德國將大西洋中所有現有的潛艇集中到直布羅陀海域。德國潛艇這樣一集中勢必在十二月日本進攻珍珠港(這一行動對德國領導人來說完全是個意外)時,德國連一艘潛艇都不能很快派到美國海岸,儘管早在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九日,鄧尼茨已建議要&ldo;大張旗鼓&rdo;對美國開戰。事實上,鄧尼茨不得不經過一再的緊急請求在獲準從直布羅陀海域逐步撤出潛艇。在那裡,由於敵集中兵力進行防禦,德國對敵補給線的海戰無論從擊沉船隻的噸位數還是從蒙受的損失來看,都證明是無利可圖的。
鄧尼茨使用潛艇的準則
在鄧尼茨看來,德國使用潛艇武器根本的決定性準則是儘快削減敵人儘可能多的具有潛在作用的艦船噸位。由於敵人造船能力穩步提高,時間對敵人有利,也由於現有德國潛艇的數量(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底九十艘)仍然遠遠低於鄧尼茨認為要取得真正勝利所需的最低限量‐‐三百艘,因此他認為,把潛艇用於任何降低其在削減敵噸位的海戰中的效能方面的做法都是拙劣的戰術。他希望潛艇要用得&ldo;經濟&rdo;,換句話說,要用在這樣的時機,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們能儘快削減敵人儘可能多的艦船噸位。
但是德國海軍作戰局卻認為有時將潛艇用於執行其他任務也是必要的:諸如進行戰略牽制、偵察、保護偷越封鎖線的船隻等例如,4 、5 月份,在弗里敦航線上德國潛艇對商船的作戰中這一特別成功的階段裡,德國將其u ‐106 號和u ‐105號兩艘潛艇分別撤離七週和兩周以便從事泛美安全區的護航任務。在泛美安全區它們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其武器裝備。1941年11月初,有四十九艘潛艇服現役時,德國海軍作戰局就動用了其中的二十艘:六艘用於護送偷越封鎖線的船隻、四艘為海面作戰進行偵察、四艘到北海執勤以及六艘到地中海執勤。結果,德國不得不放棄計劃中的對大西洋運輸隊的攻擊。,以及幫助挽救象地中海一九四一年底那種危急的局勢(這次幫助取得了可觀的戰果)德國派到地中海的潛艇所取得的戰果,其中包括擊沉&ldo;皇家方舟&rdo;號航空母艦和&ldo;巴勒姆&rdo;號戰列艦,以及義大利戰艦以小型潛艇透過佈雷所取得的戰果,都明顯地有助於改變軸心國在這一戰區的命運。。但是,在英國突擊隊進行了幾次襲擊之後,希特勒本能地感到英國入侵挪威的危險,他的這種直覺便導致了鄧尼茨所認為的潛艇在急需用在大西洋時卻被毫無意義地浪費在那些根本不屬於它自己的任務上。
毫無疑問,德國在地中海和該海以北的海域保留三分之一左右的作戰潛艇(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底九十艘中的三十艘,一九四二年三月底,一百一十五艘中的三十九艘),嚴重影響了大西洋之戰第四階段(一九四二年一月至七月)要削減的敵船噸位的數字,雖然德國潛艇作戰的條件再次比較有利。鑑於同盟國經由地中海和該海以北的海域的航運量比其他海域小得多,這些潛艇的戰果充其量不過是大西洋作戰潛艇的一個零頭(以每天海上擊沉的艦船的登記總噸位來計算),德國把這麼大比例的第一線作戰潛艇從對敵補給線的海戰中撤出肯定是個大錯。這些潛艇是剩下的唯一有效的武器。德國保留在地中海和該海以北的海域的潛艇主要是為了威脅同盟國的水面艦隻,這一威脅確實牽制住了同盟國強大的護航艦艇。但德國如用遠比這少得多的潛艇,肯定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效果。同時,德國的水面艦隻和飛機如能有計劃地協同作戰,在上述海域的削減敵噸位的海戰中也可以取得比潛艇更好的戰果。
德國潛艇在北美與中美沿海的單艇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