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1/2 頁)
十二月十三日,勃勞希契來到斯摩稜斯克集團軍群司令部時,他對形勢看得一清二楚。在這種情況下,要使他相信逐步撤到&ldo;冬季陣地&rdo;之不可避免,那是很容易的。但是,他認為他沒有資格下達撤退的必要命令。十二月十四日,他謁見希特勒以便取得他對撤退的同意。希特勒打算同意第三、第四裝甲叢集和第九集團軍在加里寧地區的區域性撤退以及古德里安的規避運動,但禁止放棄其他任何地區,直至後方防線作好充分準備為止。但是這意味著,集團軍群的主力部隊仍得待在原地不動。勃勞希契從前線返回後,希特勒好象終於認清了前線的形勢和部隊的危急狀況,認清了正在威脅著德國部隊的巨大危險。但他也知道,由於十分巧妙的宣傳,他仍然為軍隊和人民所信任;確實,他說話舉足輕重,而且足以增強士氣。因此,在十二月十六日,他命令戰場上計程車兵對敵進行&ldo;頑強的抵抗&rdo;。第二天,他堅持對馮&iddot;包克陸軍元帥和古德里安將軍說,已經奪取的領土要不惜一切代價堅守住。他這個命令的最重要部分這樣寫道:&ldo;不能進行大規模撤退。這只會給重武器裝備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指揮官和軍官要不惜冒生命危險,強制士兵進行頑強抵抗,不管敵人是否突入我軍翼側或後方。正如我已下令的,只有採取這種作戰方式,方可贏得從本國和西線調遣增援部隊的必要時間。只有預備隊到達後方陣地,才能想像撤退到這些陣地上來。&rdo;在其後的一段話裡,他答應給受到嚴重削弱的師派遣補充營‐‐部分用空運。他還答應:在一月份向維切布斯克前線派遣五個師;到一月中旬,另有兩個師和兩個補充師在德國東部邊境待命。同時他指示戈林派遣四個轟炸機聯隊、一個雙引擎戰鬥機聯隊和六個運輸機聯隊以加強第八空軍軍。
有了這項決定,今後就不可能隨意撤退了。不過,雖然這個措施有些簡單化,它確實考慮到了迫在眉睫的危險,並得到了官兵們的忠實執行。十二月十九日,該命令發布三天後,心臟病嚴重發作的馮&iddot;勃勞希契陸軍元帥辭去了他的陸軍總司令的職務。於是,希特勒接管了陸軍總部。他說:&ldo;發布幾項作戰命令誰都幹得了。一個總司令的任務應是用納粹精神教育陸軍。我不知道陸軍有哪一位將軍能使我滿意地完成這項任務。&rdo;
在這同時,馮&iddot;包克陸軍元帥接到了建議他去休假進行長期&ldo;休養&rdo;的通知,這倒是個好主意。十二月十九日,第四集團軍司令馮&iddot;克盧格陸軍元帥接替了馮&iddot;包克的位置。起初,他的集團軍司令官給他帶來了些困難,他們憎惡希特勒的干涉,認為他們的作戰自主權受到了限制,他們的責任感受到了損害。實際上,馮&iddot;克盧格決不是個唯唯諾諾的人,必要時,他會毫不猶豫地向希特勒提出他的反對意見,但是,他無情地執行了希特勒關於德軍要&ldo;不惜一切代價堅持作戰&rdo;的命令。古德里安不願服從這項命令,因此在十二月二十五被撤了職。不過,這跟他與馮&iddot;克盧格之間的個人摩擦似乎也有關係。從這時起,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撤退,除非是事前經過希特勒親自批准的。但是這卻意味著,無論形勢如何,戰地指揮官全然沒有作戰自主權,一些緊急決定本應就地作出立即執行的,然而卻先得透過慣常途徑上送審批。因此常出現這種情況:批示下達已為時太晚,在這同時,士兵都為這延誤付出了代價,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資損失。
蘇軍最高統帥部的目標在於切斷並摧毀德軍企圖從南北兩個方向包圍莫斯科的觸角般的兩支裝甲部隊。為此目的。有兩支強大部隊同時行動。然後,它們從各自的外翼開始包圍運動,殲滅整個集團軍群&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