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3 頁)
第18章 王佳芬:愛恨合資路
【王佳芬小傳】
中國的三十年企業史,實際上是一部由國有資本、跨國資本和民間資本三股力量參與,圍繞著利益展開競爭、博弈、融合的歷史。這其中屬跨國資本最為獨特,他們是外來者、被學習者、享有特權者,但某種意義上他們又是必要的墊腳石,少了他們,中國公司的發展亦無從說起。
作為中國最早與外資合作的乳業公司,身處上海的光明乳業是中國乳業改革的急先鋒,而掌門人王佳芬在光明從業十五年,經歷了合資、學習、超越的全過程,是這場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在她身上也匯聚著一家國有企業改革的所有縮影。
王佳芬是地道的上海人,1968年,中學生的她響應國家號召,主動要求到上海近郊的奉賢星火農場下鄉支農,一直到二十二年後的1990年,四十歲的她才被調回上海工作,兩年後,她出任上海農場局下屬的牛奶公司的總經理。在她的治理下,這家體制僵化、管理落後的公司在2004年成為中國最大的牛奶專業企業,年利潤超過三億元。改革開放以來,作為中國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市所有從事日用消費品生產的企業都相繼沒落,惟有王佳芬領導的光明乳業扞衛了最後的一絲尊嚴。
相對於王佳芬在公司治理上的成就,她為業界更多稱道的是她&ldo;鐵娘子&rdo;的處事風格,這點在光明與達能的合作中更加明顯。達能與光明合資建乳廠,達能看中光明裝置更先進、人員也更齊整的工廠,但王佳芬不同意,在一副愛合作就合作的態度中硬是將合資企業放到了技術落後的分廠,與此同時,王佳芬卻學習達能技術,將達能看中的工廠改造成同類乳品廠,搶了市場先機。
王佳芬性格直爽,她會當面跟達能中國區負責人秦鵬翻臉不認人,稱秦鵬是條&ldo;黏黏蟲&rdo;,時刻提防著達能的&ldo;狼子野心&rdo;,這樣的膽略性格在中國合資史上絕不多見。但同時她又是契約精神的守護者,在與達能的幾經離閤中,她始終站在道義的高階。
儘管成績斐然,但王佳芬的成長過程卻也包容了國有企業改革中的諸多無奈,產權變革便是其中之一。王佳芬曾經告訴我一個細節,2004年5月,利樂公司邀請飲料業企業家坐郵輪出遊,同行有鄭俊懷、朱新禮等人。鄭俊懷十分羨慕朱新禮,他對王佳芬說:&ldo;伊利也許不久就能把產權搞清楚了。&rdo;一個月後,媒體突曝鄭俊懷涉嫌&ldo;侵吞國有資產&rdo;,一年多後他因挪用公款罪名被判有期徒刑六年。王佳芬說起此事時仍心有餘悸。事實上,在國有資本管控十分嚴格的上海市,光明乳業一直在產權變革上毫無動作,這既有王佳芬在決策上的搖擺,更是體制滯後的一種必然報復。2004年後,光明乳業被蒙牛等公司超越,而王佳芬也在2008年4月,徹底地離開待了十五年的東家光明乳業,留下一個誰也說不清的改革故事。
◆初次遇見達能
當我在1992年第一次讀到達能關於合資企業的可行性報告時,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巨大的衝擊。當時我初進牛奶公司,工資不高,市場化理念尚未建立,而且國內還處在改革開放的前夜,沒有更多經驗可以借鑑。在此情況下,達能的合資報告成為衝擊我傳統管理理念的巨大激流,裡面硬邦邦的幾個資料像磚頭砸中了我:達能提出合資公司要擁有50的產品毛利率,17的市場費用,225的品牌技術費用……這些在今天看來理所當然的數字,曾經卻意味著理念上的鴻溝,再加上方案中提出:管理者和員工的工資要有幾倍差異,這對長期在國有企業工作的人來說,簡直是個打擊。
驚魂初定之後,1992年3月,我們與達能簽約成立合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