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第1/2 頁)
這天之後,紀曉嵐提心弔膽了很長時間,直到王太監病死宮中,朝中給以發
葬、送靈柩去了青縣,紀曉嵐才放下心來。今天想起當時說話的情景,心還禁不
住激烈地跳動。
紀曉嵐想來想去,心想皇帝要在這古稀之年巡幸江南,肯定要到那陳家看看,
人到晚年,更加珍重骨肉親情。這種心情,遠遠勝過對江南山水和南國佳麗的眷
戀,皇上此番決意南下,恐怕為的就是這樁事體了。
紀曉嵐苦苦思索,終於理出個頭緒,既然皇上去意已決,那誰也不要阻攔。
但要給皇上尋個名正言順的理由,確也不容易。
第二天,紀曉嵐仍在苦苦思索,適有一名友人來訪,向他說起一件事:明代
皇陵的一座楠木殿被拆了,這些木料要充備清東陵建殿之用。因為這時期楠木實
在不好採伐,象明皇陵中所用的那樣粗大的,更是國內難尋。於是這些木料都運
到遵化去了。
紀曉嵐聞知此事,先是一驚,《大清律條》上有明文規定,盜掘陵墓者屬要
犯,發配充軍的。如此亂來,那皇家不是自亂朝綱嗎?越思越想,對此事越反感。
但這事必定是奉了聖諭的,否則誰有這個膽量?紀曉嵐便也無可奈何。他想近幾
年來,盜墓之風越刮越大,許多古墓被人盜掘,各級官署也屢屢發出告示,明令
禁止,但一點兒也不見效果,確成了屢禁不止。盜墓人往往和官方勾結。所以得
到官府的縱容庇護。
有些封疆大臣將盜墓人獻來的珍寶,或匿為己有,或獻入朝庭,諂媚皇上,
皇上怎能不清楚這些珍寶的來歷?但見其中許多物品,是稀世珍寶,也就不去追
問,任期進獻。於是各地的盜墓案件,屢屢發生,現在可好,朝廷也動了手,拆
掉了明皇陵的大殿。紀曉嵐不由得嘆惜起來,繼而想要進朝勸諫,但又想這是萬
萬使不得的,皇上一旦不高興,豈不惹來大禍?
&ot;有了!&ot;紀曉嵐心裡一動,&ot;我何不這樣勸諫皇上!&ot;紀曉嵐主意已定,便在
第三天早朝之後留了下來單獨見乾攏乾隆見了紀曉嵐,開口問道:&ot;紀愛卿,朕前
日所命之事,你可曾想好了?&ot;「回奏皇上,微臣該死,想了兩日,仍無萬全之策,
雖有一個主意,卻不知是否妥當,請聖上酌裁!&ot;紀曉嵐站在下面,畢恭畢敬地說
著。
&ot;你說出來看。&ot;乾隆催促說。
&ot;吾皇萬歲,乃聖明天子,自登極以來,文治武功,皆勝往昔。天下承平,萬
民安樂,皆承聖上隆恩。今萬歲年事已高,似思御臨江南,視察海疆,巡檢吏政,
政躬勞瘁,國運昌盛,臣下感戴聖恩,乞望龍體康健,聖上果欲南巡,當有特別
緣由才好。&ot;說了一大通,仍未轉到正題上,乾隆有些不耐煩了,說道:&ot;紀愛卿,
別繞彎子啦,照直奏上來吧!&ot;「聖上所命之事,臣已寫成奏摺,恭請御覽!&ot;說
道,紀曉嵐將事先寫好的奏摺跪著舉過頭頂。
侍衛人員接過奏摺,送給乾隆,乾隆將奏摺放在御案上,臉上掛著微笑。展
開看時,上面根本沒提南巡江南之事,開始盛讚大清國綱紀嚴明,定國安邦,恭
頌聖上是聖明君主,接下來寫盜墓案迭起,屢禁下止,奏請朝廷嚴令地方官府,
禁絕盜墓之風。再往下看,竟然指責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