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第1/2 頁)
書籍,則附存篇目,排列於後,藉存梗概,以備考核。如是流別繁碎的,又分析
子目,使之條理分明。如是意有未盡,列有未該,就或在子目之末,或在本條之
下,附註按語,以明通變之由。諸書各以時代為次,歷代帝王著作,以隋書經籍
志例,冠各代之首。每書名之下,各注某家藏書,以不沒其出處。那些坊刻書籍,
不便專題一家的,便註上&ot;通行本&ot;。各書的編次先後,都以登第之年,生卒之歲,
為之排比,或根據所往來唱和之人為次,不可詳細考證的,就附在本年之末。僧
侶羽士、閨閣宦仕,以及外國的著作,也各分時代,不再區分。至於箋釋舊文,
就仍從所注之書,而不論作注之人。如是褒輯舊文,而自為著述,與根據原書而
考辯的,事理不同,就仍隨時代編入,統計著錄有一百零二卷,存目八十七卷,
著錄存目並有的有十一卷,一類或佔一卷或數卷、十餘卷不等,別集多達三十八
卷,楚辭類則不足一卷,全書共二百卷,書前冠以乾隆&ot;聖諭&ot;,館臣&ot;進表&ot;,與
&ot;職名&ot;、&ot;凡例&ot;,以及&ot;門目等卷目四卷,大致記述了&ot;全書&ot;與&ot;總目&ot;纂修經過與
編寫體例。
&ot;總目提要&ot;著錄的書共一萬多種,基本上概括了清代中葉以前中國的重要著
作,這萬餘部典籍的提要,&ot;門類允當,考證精華&ot;,對瞭解中國古籍,研究中國
古代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這是一部非常偉大的學術著作,&ot;進退百家,鉤深摘隱,各得起要指,始終修
理,蔚為巨觀&ot;,&ot;大而經史子集,以及醫卜、星相、辭曲之類,其評論抉奧闡幽
、詞明理正&ot;。當朝及後世學者讀後,無不驚嘆紀曉嵐學識淵通,遂享有&ot;通儒&ot;之
稱,被譽為&ot;一代文宗&ot;。
紀曉嵐為編寫《四庫全書總目》,將從各地蒐集到的逾萬部書籍,以及宮中
秘籍,一一細細審閱,披覽無餘。但起初,明代的《永樂大典》藏置何處,一時
尋求未獲,使他為此事十分焦急。
這天,王文治看他著急的樣子,便想與他開開玩笑,鄭重其事地說:&ot;《永樂
大典》副本,失於明亡之際。其正本乃國中之寶,明庭十分珍重,當藏之秘閣幽
室,方能免毀於兵燹。今事過三百年,世間尚無正本的傳聞。查諸史籍,更無記
載,究竟藏於何處,唯有鬼神能知。我看,你不防齋戒三日,祈神指點,或許能
出現奇蹟。&ot;齋戒三天,不食腥葷,不近女色,這在一般人說來,並不是什麼難為
之事。可是,對紀曉嵐來說就不同了。他性喜肉食,平時養成了習慣,每日三餐,
頓頓吃肉,配以濃茶即可。如今要他齋戒吃素,無異於一種刑罰。再說他自幼就
精力旺盛,從17歲結婚,到這時30多年了,除了不得已的情況而外,他幾乎
夜不虛度,雖然年屆半百,依然如故。三夜獨眠,也會使他難忍難熬!
對於他的生活癖好,王文治素來清楚。所以建議他齋戒三日,表面上一番好
意,肚子裡流的卻是一灘壞水,要治治這位好色成性的風流才子。
紀曉嵐是何等聰明,哪裡會不明白王文治的用意?但他考慮:既然沒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