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3 頁)
墨子尚同,其一是表現在社會理想上的以兼易別,要求每個人不管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應以兼愛的準則來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試圖將社會各階層由於政治、經濟地位的差異而造成的利益不同的客觀狀況消除在同一的兼愛秩序之中。其二是表現在政治統治上的以齊易畸。不同經濟,政治利益的各階級、各階層在國家政權的建設中,在政策法令的制定中,必然會強烈地表現出自己的要求和願望。用一刀切齊的法令的尺度反而會加劇各階級之間的社會矛盾,社會秩序也往往會因之崩裂。荀子曾中肯地批評&ldo;墨子有見於齊,無見於畸,有齊而畸,則政令不使&rdo; 。&ldo;和生百物,同則不繼&rdo;這個斷語對儒墨興衰的歷史,從社會結構內在互濟、調和的機制的角度,作了頗為中肯的分析。
傳統文化以人際關係為中心內容的特點,客觀上擯棄了將自然作為認識活動獨立存在的研究物件。因而,在認識活動中,必須解決大量周而復始,變幻無常的自然現象對人們的心理,對社會物質生產過程的影響等問題。對自然現象的說明又必須基於對人際關係解釋的需要。用自然現象來類比、論喻社會變遷和人事更迭就成為一種基本的思維路線,&ldo;技進於道&rdo;。&ldo;格物致知&rdo;是傳統文化對自然現象認識的基本目的。思維內容的這一特徵要求相應的思維形式來表現,使之能構成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不致停留在格言式的直觀水平上,從而具有較大的滲透力和說服力,能滲透到社會的各種意識中去,與道德標準、民風習俗、價值觀念等一起構成一種比較穩定的思想傳統,使封建等級名分的觀念和現實能被社會各階層在心理上所接受。
道氣陰陽五氣說就是一種相當合適的思維形式和理論表現形式。它是一種理論解釋的強制性框架。作為一種先驗的解釋系統,沒有任何質的規定性,缺乏具體的確定內容,不能使認識物件在理性思維過程中具體化而漸趨清晰。道氣陰陽五行說為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精神現象的直觀類比提供了一種思維模式,成為天人感應的解釋媒介。這種思維形式籠統模糊,貌似全面,既是而非,可作多方領悟,容易滿足社會對天人感應,天、地、人合一認識的心理需要。道氣陰陽五行的思維形式綿延千餘年,被歷代各式各樣的思想家、迷信家所廣泛接受和任意使用,表現出玄秘和迷信的兩個特徵。兩漢的讖諱學和民間的迷信陋習正是假借了道氣陰陽五行的形式。道氣陰陽五氣說適合傳統文化主體內容的需要,所以,其解釋功能為社會各階層所接受。墨子在認識、思維活動中更注重實踐,注重具體物體和現象的分析,注重理論表述的確定性。這種思維方式顯然不能滿足傳統文化關於天、地、人有機聯絡的觀念內容的需要。不能自圓其說地解釋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精神現象相互感應,相互比附,相互類合的社會看法,從而滿足社會的心理需求。在傳統文化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社會思維形式的發展,更多地是以玄、禪的方式來表現。墨子重視實證分析和邏輯構造的思維方式被社會遺忘也在當然之理中。
(三)墨子思想對中國理想人格的影響
墨子思想作為一個思想體系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自秦之後是不復存在了。墨子本人作為一個傑出的思想家其道德人格力量,他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其弟子後學‐‐墨者的精神作風,對中國傳統文化理想人格的完善確有影響和貢獻。
中國傳統文化對理想人格的認識是個人道德修養,家庭倫理關係的和諧,對國家、社會義務三者的統一,所謂&ldo;修身、齊家、冶國、平天下&rdo;融為一體。首先是要求個人對社會應承擔的義務。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思想深層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是理想人格應具有的道德責任感。以身赴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