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1/3 頁)
墨子的強力非命與天志明鬼的背反表現為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雖然墨子轉換、變革了原有傳統的天、鬼觀念,但是借用落後、保守的傳統形式畢竟妨礙了思想內容的充分發揮和發展,影響了整體思想的力量。對剛從西周官學的天命神學中解放出來的庶民小生產勞動者來說,既沒有物質力量,也沒有文化力量創造一種新的思想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思想。墨子借用傳統的天、鬼形式既有利於自己思想的傳播,也有利於墨家集團內部的凝聚力,因為墨家集團是以下層庶民為主要成份的類似宗教式的組織集團。當然,應用落後、保守的天、鬼形式使墨子的經驗論和唯理論初步結合的唯物主義認識論蒙上唯心的色彩,沾上迷信的汙點也必然難免。傑出的思想家也不能超越現實社會經濟、政治、傳統和階級所構成的文化環境。
第七章 墨子的邏輯學體系
一、墨子邏輯學的特點和貢獻
邏輯的研究物件是思維形式及其規律。在人類的智力和知識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會對認識過程中思維活動的本身進行反思,探討思維所應有的形式及其固有的規律。人類三個古老的民族(印度、中國、希臘)幾乎在相同的歷史階段(約在公元前5 至3 世紀)各自獨立建立了自己的邏輯學說。古印度的因明學,古希臘的形式邏輯,中國先秦時代的墨辯邏輯,雖然由於民族文化環境的限制,具體民族語言的差異,有其各自的民族特點,即各自有自己特有的術語和體系結構,各自研究、應用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但是,三者對邏輯的規定、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的認識大致是一致的,三者表述互相對應,因而可參照互解。如果說,以亞裡士多德三段論法為核心的古希臘的邏輯學更注重推理過程的公式化和形式化,更強調邏輯系統的形式主義和固有格式,古印度的因明學更注重對推理過程類比的仔細分析,那末墨子在《墨辯》6 篇(包括經上、下,經說上、下,大、小取)所建立的邏輯學體系更注重于思維形式和具體內容的結合,更注重為論辯的實際需要服務。墨子的邏輯學既揭示了形式邏輯的某些共同形式,又有自己的體系構成。
(一)在論戰實踐中形成的邏輯思想
墨子及其學派是代表小生產勞動者利益的。庶民階層在春秋戰國之際社會變革時期正在為自己的政治、經濟地位而鬥爭,作為他們的思想代表墨子及其學派也正在和儒學的對立和鬥爭中發展壯大。在思想、理論鬥爭的領域中,論辯術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墨子都己注意到這點,在授徒時都專門教授語言和論辯。孔子的弟子宰我、子貢是此科的傑出者:&ldo;言語:宰我、子貢&rdo;。 墨子告誡弟子要&ldo;辯於言談,博乎道術&rdo;, 墨子的後學中有一派專學、專長論辯,所謂&ldo;能談辯者談辯&rdo;。 在論戰中,墨子一方面為了使自己的論證、說理更加嚴密,做到有根有據,使其更有說服力從而注意到對論說方法、規則的研究,講究論證、推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由於緊迫的現實鬥爭又使墨子不可能象一個書齋裡的學者靜心研究思維形式,論證規則和推理方法,構造一個系統的形式化的邏輯體系。再則,墨子是一個強調以實踐應用為主,言用於行,言行合一的學者。所以,墨子對思維形式、推理方法、論證規則的研究更強調它們為現實的理論鬥爭服務。由於論戰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倫理、道德、科技等具體學科,因而墨子在分析、闡明思維邏輯的形式、方法、規律時往往以這些具體學科的具體問題作為例子和內容。也就是說,墨子的邏輯學是和墨子的政治、經濟、倫理、科技等具體學科的認識和知識交織在一起。
墨子提出&ldo;論求群言之比&rdo;,其目的就是為了&ldo;摹略萬物之然&rdo;。 &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