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5 頁)
然後,他才重新拿起那本紅色的計算機手冊看了起來。
這一次,他已經完全清楚封面上的英文到底是什麼意思了。
現在已經是九零年,但是手冊卻是一九七八年出的第一版,出現的時間比他的年齡還要長。
林鴻有些感嘆,覺得自己接觸計算機的時間實在是太晚了點。
然而,他卻不知道,相比起中國的其他人來說,他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了。
在這個時候,國內計算機實際並沒有普及,只是在一些研究機構和比較大的公司和企業中才能見到微型計算機。
更為難得的是,他手中這臺APPLE_II型個人計算機是八十年代最流行的個人計算機之一。被眾多計算機愛好者稱為“神機”,而那本紅色封面的計算機參考手冊,則被大家稱之為“紅皮書”,是個人計算機歷史上最為全面的一本計算機技術書籍。
這紅皮書已經徹底超出了一般產品說明書的範疇,可以說,完全是給計算機愛好者和工程師看的技術參考手冊,出了少數一部分因為技術保密而故意漏掉的內容,裡面包括了APPLE_II所有的技術細節。
有人甚至說,憑藉這本參考手冊,完全可以親手製造一臺計算機出來。
所以,很多人也將這本書也被大家稱之為計算機DIY的“聖經”。
“紅皮書”只有在前面幾版的時候才隨機發行,後來新的產品說明書逐漸將其中的技術細節給刪除了,更多的是以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撰寫操作說明。
幾年時間過去,市面上流傳的紅皮書也來越少見,進入國內的就更加稀少了。要是被國內其他計算機愛好者知道林鴻手中竟然有著這本“聖經”,不知道要羨煞多少人。而且肯定會有很多人找上門來提出影印請求。
當然,林鴻此刻完全不知道手中紅皮書的意義所在。
在他看來,這就是計算機的產品手冊,他要想快速掌握這臺電腦,就必須將其完全閱讀一遍。
懷著激動的心情,林鴻翻開紅皮書,跳過目錄部分,開始從“GETTING_STARTED_WITH_YOUR_APPLE_II(開始你的APPLE_II之旅)”看起。
------
喜歡聊天的朋友可加群討論,群號37835254……,
第七十九章 火種
在歷史上,第一款APPLE_II電腦於1977年6月5日上市,搭載MOS科技的1MHz6502微處理器,擁有4KB記憶體以及用來讀取程式及資料的錄音帶介面。
4K記憶體?錄音帶資料儲存?
不用懷疑,當時的記憶體的確只有4K,這還比第一代APPLE要大很多了。
使用錄音帶作為儲存裝置,原理和音樂磁帶差不多,只不過音樂磁帶儲存的是模擬訊號,而資料錄音帶儲存地卻是數字訊號。
不過林鴻目前手中的這臺機器,儲存資料卻不是錄音帶,而是使用5。25英寸的軟盤。這是1978年的改進型號,外接式的5。25英寸軟碟機DISK_II已經將錄音帶替換掉了,這是個天才般的設計,而當初其製造者史蒂夫*沃茲尼克之所以要自己設計這麼一個東西,完全是為了省錢節約成本,因為他們當時創業的時候很窮,窮到連買一臺自己製作的產品的錢都不夠。
“省錢”是APPLE_II的一個重要設計理念,沃茲尼克使用了許多奇思妙想和**的工程技術技巧來實現整個目的,這臺機器使用的元器件都是最少最便宜以及市面上最常見的。
例如,這臺機器的文字與影象系統使用了在當時已屬過時的連線方式,據說是沃茲尼克認為這樣可以節省一個晶片,以軟體計算或做掃描線定址會比另加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