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頁)
天漸漸亮了,太陽沒有升起,和過去的十幾天一樣,又將是一個陰天。
反正躺在床上也是輾轉反側睡意全無,李蓮英索性起了床,穿戴整齊,離開了住處,朝儀鑾殿走去。
慈禧最近兩年搬到了儀鑾殿居住,李蓮英一大早去儀鑾殿服侍慈禧,就能在主子面前表示忠心,加深自己在慈禧心目中的好印象。
光緒的應對
儀鑾殿,位於西苑中海的西岸,最初作為慈禧在西苑的寢宮而修建。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後,儀鑾殿成為聯軍總司令瓦德西的辦公和居住之所,後來毀於一場大火。辛丑迴鑾後,儀鑾殿得以重建,慈禧移居於此,頤養天年。
慈禧年事已高,近來重病纏身,尤其是在十月初十過完七十三歲大壽之後,身體每況愈下,平日裡只能躺在儀鑾殿的病榻之上,連起身都成了難事。
慈禧自知天命將至,作為大清國的實際掌權人,在臨死之前,她需要考慮的頭等問題,就是由誰來接替她執掌整個國家的大權,從而確定未來的政局以及整個國家的走向。
她對光緒的確心懷怨恨,移居儀鑾殿,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儀鑾殿離瀛臺近,便於控制光緒,以防光緒有所異舉。但伴隨時間的消磨,而且死之將至,慈禧又是信佛之人,因此內心的仇恨之意,早已沒有當初那麼深刻。對於她而言,保留光緒的性命和帝位,也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為了慎重起見,在十月初十過完大壽後,慈禧便命李蓮英每日正午和傍晚前往瀛臺,給光緒送飯送藥,監視光緒的一舉一動,回來後向她做詳細的匯報。根據光緒這段時間的表現,她將做出最後的決定。
光緒被軟禁在瀛臺的涵元殿內,雖然沒有哪個太監敢把慈禧病重的訊息透露給他,但李蓮英突然一反常態,連續十幾天親自前來送飯送藥,光緒便猜到發生了什麼事。
光緒知道,最後的考驗到來了。
這十幾天裡,不管是人前人後,光緒都表現得規規矩矩,無論面對的是李蓮英,還是前來診病的御醫,甚至每一個出入涵元殿的小太監,他都十分和善地對待。
光緒清楚,他這段時間的表現,不僅將決定他能否繼續當皇帝,更為重要的是,將決定他是生是死。
身為一國之君,竟然要為生死而擔憂,實在是莫大的諷刺。光緒心中十分無奈,但這種無奈的情緒,被他深藏了起來,絕不表露在外。
十月二十日這天,光緒面臨的考驗,將變得更加嚴峻。
慈禧的病情,又加重了許多。李蓮英一早來到儀鑾殿時,慈禧已經陷入了昏迷狀態。御醫入殿診治,結束後起身離開,沖李蓮英輕輕地搖首嘆息。李蓮英知道這個動作意味著什麼。
臨近中午,慈禧終於悠悠醒轉。
慈禧已經吃不下任何東西了,連藥也不肯喝,但她仍然惦記著必須要做的事情。
她吩咐李蓮英去探視光緒的病情,多和光緒聊聊,言語間可以提及實情。
&ldo;你就跟他說……說我快不行了。&rdo;慈禧說道。
她想看看光緒在知道她病危之後,會是何種反應。
李蓮英叩了頭,領命而去。
在前往瀛臺的路上,李蓮英心裡暗覺緊張。
他知道索克魯的預料完全應驗了。慈禧已經叮囑他可以提及實情,由此可見,他這一次往返瀛臺向慈禧所做的匯報,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慈禧最終的決定。
來到瀛臺涵元殿外時,兩個小太監已經備好了飯菜和湯藥,在殿外候著。
見李蓮英來了,兩個小太監急忙端起託盤,準備像往常一樣,跟隨李蓮英入殿。李蓮英卻吩咐兩個小太監放下託盤,去通知附近的所有太監,一併遠離涵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