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了一九四二年四月,菲津賓的軍事集結將告結束,加上英國答應派出的戰艦,
英美將第一次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ldo;阻止日本南下並確保新加坡的安全。&rdo;
自從八月以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防務態勢發生了向西轉移的急劇變
化,為了配合這個變化,英國人也在集中人力物力加強他們在馬來亞的地位。
在大西洋憲章會議上,邱吉爾向羅斯福保證,他將派遣一支令人生畏的、快
速的、高階的成列艦和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前往新加坡,以&ldo;瓦解日本海軍的
活動&rdo;。
這是首相將要履行的諾言,儘管海軍部和美國海軍一樣,對於派遣海軍
主力去實施遠東威懾戰略是否明智深表懷疑。但邱吉爾能夠列舉有力的論據
來證明這個行動是正確的。向澳大利亞作出的保衛新加坡的諾言不僅有待美
國人來履行,更重要的是,馬來半島提供了約佔世界產量一半的天然橡膠和
一半以上的惕礦石。正如菲律賓是阻擋日本奪取荷屬東印度石油的天然屏障
一樣,馬來亞是阻擋日軍南進的西部天然屏障。
新加坡是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地的一塊最有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的地盤,
守衛這塊地盆的是島嶼頂端新建的章宜海軍基地。這座城市的寬闊的、兩旁
分列著棕櫚樹的街道,如同富麗堂皇的政府建築物一樣,體現了典雅的帝國
情調。在英帝國的這個遠東前哨站,有不下兩千個網球場,還有馬球場、板
球場和賽馬場,殖民主義的確滲透到了它的每一個方面。這些場所,如同櫟
木嵌鑲的俱樂部和配有走廊的拉弗爾斯飯店那樣一些白人獨享的娛樂消遣場
所一樣,體現了歐洲的等級制度,日本人現在發誓要打破這種制度,使亞洲
人獲得解放。
英國打算利用龐大的章宜海軍基地來保衛它的利益,這個基地被譽為&ldo;遠
東的直布羅陀&rdo;,花費了六千萬英鎊鉅款,終於在一九三八年建成,迎接英
國的艦隊。自從傑利科勳爵一九二一年為了探尋帝國的防務而訪問新加坡,
在柔佛海峽諸多的荊棘叢生的小灣口選擇了這個地點以來,它既使軍方自
豪,也引起了政治爭吵。在整個三十年代,由於歷屆政府比較注重削減防務
開支和削減預算,這項工程造了又停,停了又造。一九四一年,巨大的於船
塢才接納它的第一艘戰列艦,延伸的兵營住進第一批艦艇官兵。大型儲油庫
裝滿了油,基地後面的高地上築起了十五英寸大炮的炮臺,竭力顯示帝國的
力量。然而,沒有皇家海軍的戰鬥艦隊,這只不過是一座無人防守的堡壘:
一道英國式的馬奇諾防線,它的強大的炮群只指向大海,徹底暴露了設計者
的愚蠢,設計者以為,在淺淺的柔佛海峽對面,不設防的後方的那片四百英
裡的茂密森林是&ldo;難以透過的&rdo;,就象阿登森林一樣,法國人曾指望那片森
林無法透過方才建成馬奇諾防線。
&ldo;比聖誕節布丁裡的葡萄乾還要多的大炮&rdo;是會守得住新加坡的,一家
澳大利亞報紙如此生動地打消讀者的顧慮,但在一九三七年就有人提醒倫敦
的英國三軍參謀長會議,新加坡容易遭受來自後面的馬來亞的襲擊。那年秋
天,他們收到當地陸軍司令威廉&iddot;多比少將的令人不安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