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頁)
高拱聽到這個任免令後,恍然大悟,又中了張居正和馮保的招了。脫口而出道:&ldo;宦官安得受顧命!&rdo;
無論是當時人,還是後來明清兩代的史家,對顧命時宣讀的兩份《遺詔》都甚為懷疑,一般都認為是馮保矯詔,假傳了聖旨。《明穆宗實錄》和《明通鑑》乾脆刪去&ldo;司禮監&rdo;一句,《明史紀事本末》則直接說就是馮保矯詔。
馮保現在升了司禮監掌印太監,仍然提督東廠,權力之大,簡直驚人了。
地平線在一瞬之間傾斜了過來。
高拱面臨的,是一批可怕的對手。就算顧命時的兩份《遺詔》並不是馮保篡改的,那麼隆慶死後的任免令,肯定是矯詔無疑。死人不可能發號施令。那麼,能把這樣一份明明白白的矯詔在群臣中堂而皇之地公佈,馮保一個人是做不到的。在馮的背後,是另一個新生力量‐‐李貴妃。
當人們醒悟過來時木已成舟!
而能夠把這一切安排得天衣無縫的人‐‐不用想了,唯有張居正!
馮保、李貴妃、張居正,一個新時代的三巨頭脫穎而出了。
昔日不可一世的高閣老,其橫掃千軍的能量隨著隆慶的昇天,已經喪失了絕大部分。
固執的老頭兒現在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是顧命大臣,我要按既定方針辦。先帝以國家託付我,我就不能眼看著人亡政息。
這位直筒子脾氣的老相公不知道,忠心是做給活人看的,人既然死了,這件華麗的衣服也就不需要再穿了。一切就剩下赤裸裸的兩個字‐‐利益。
他目前還沒能意識到的、一個很難逾越的巔峰,已經橫亙在他面前了。這就是以往默默無聞於深宮的李貴妃。
在李貴妃這一面,也有著同樣的憂慮,那就是&ldo;主少國疑&rdo;。新皇帝萬曆,她的兒子,只是個娃娃。就在這年的三月,太子剛剛&ldo;出閣就學&rdo;。隆慶為他選擇了高儀、張四維、許國等14位大臣做講讀,俱是一時名臣。
太子雖小,但聰明知禮。一日,在宮內御道上恰遇高拱等閣臣匆匆出來,他先就彬彬有禮地問候:&ldo;先生良苦從政!&rdo;眾閣臣連忙謝道:&ldo;願殿下勤學。&rdo;太子天真地說:&ldo;是哩,剛讀完《三字經》。&rdo;稍頓,又叮囑道,&ldo;先生們先歇歇吧。&rdo;一副純然可愛的樣子。
又一日,隆慶興起,在宮中縱馬賓士,太子見了,連忙勸阻:&ldo;父皇,您是天下之主,一個人這麼跑,就不怕摔了?&rdo;隆慶勒住馬韁,久久撫摸其頭,大為感動。
太子對嫡母陳皇后亦非常親近,皇后考問他功課,都能對答如流。因為有了這個小傢伙,兩宮之間竟毫無芥蒂,宛若一體。
李貴妃出身於順天府(北直隸)郭縣一個平民家庭,她是個典型的&ldo;嫁得好&rdo;的女人。年幼時,家裡為避戰亂移居京城。不久,被選入裕王府做宮女,伺候裕王。嘉靖四十二年生了小王子,這是裕王吃了窩邊草的結晶。母以子貴,裕王一登大位,就封她做了貴妃。明代的妃共有9級,貴妃僅次於皇后。這個女人就此成為離皇權最近的人之一。
她其實也很可憐,年輕時雖然是親王老婆,但嘉靖有不認兒孫的怪癖,因此她的孩子生下來好長時間連名字都沒有(皇孫須由皇帝賜名),小孩的身份也不能確定。嘉隆兩朝,皇帝都不大像樣子,朝政多事,她為此壓抑得很。特別是隆慶的生活作風不好,那就更無處訴苦了。
孤兒寡母在一夜之間接管了國家最高權力,李貴妃恐怕是憂懼多於高興。她怕的就是有人侵害他兒子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