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2 頁)
可是陳洪是個只會管宮廷傢俱的老太監,哪能辦得了皇帝跟前機要的事,沒過多久就被皇帝給攆走了。事已至此,高拱還是不想讓馮保躥起來,就又推薦了尚膳監的孟沖。
這就更荒唐了,讓一個廚子來管內廷,本朝是沒有先例的。
高拱為何要一再破壞規矩?其實,他是有一番深遠考慮的。在以往嘉靖一朝,太監還比較老實,因為嘉靖本人自幼在宮外長大,對太監的霸道有所目睹,所以對太監相當戒備。到了隆慶,這個自幼跟太監混得廝熟的皇帝登了位,太監就又開始胡鬧。堂堂兩朝閣老的徐階,都被他們群起而攆走,高拱對此不得不防‐‐必須安插可靠的人。
高拱的這步棋,從動機上講應該是為廟堂的穩定著想的。可是從人事上,就大大得罪了一個潛在的政治巨頭‐‐馮保。兩次被排除在候選人之外,這簡直就是對他的人格侮辱。
史載:&ldo;保由是疾拱&rdo;。這個沒有下半身的內廷高官發了狠。
然而,高拱不在乎一個缺少零件的傢伙有什麼感受,他自信得很,因為他看到的是‐‐
內外皆備,穩如泰山。
馮保不是木頭,他自有他的一套戰法。對他來說,高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高拱身後那座不可逾越的巔峰‐‐隆慶。他自然不會去硬攻,而是繞開了去,對隆慶的家庭成員展開了外交活動,皇帝也有三親六故嘛。
目標很明確:一個,是日後肯定能做上皇帝的皇子;一個,是皇子的親生母親李貴妃;還有一個,是一直被冷落、住在別宮裡的陳皇后。
馮保的這一手歪棋,大有收穫。皇子雖然小,但畢竟已懂得親疏。兩個後宮的女人也需要有個得力太監引以為援助,她們並不是沒有企圖的人。於是後院悄悄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勢力,在隆慶日近黃泉路的時候蓄勢待發。
裡面搞掂以後,馮保便把手伸到了外廷。他遇到了一個正好需要他的人‐‐鬱悶的次輔張居正。
張居正與高拱之間的裂痕,在隆慶五年底已經非常明顯,兩人雖沒有公開衝突,但人與人只要不對頭,從語氣、從神態、從肢體動作上都能體現出來。大官有了矛盾,小官的感覺最敏銳,在兩人的周圍,各自漸漸聚攏了一批言官。兩大營壘,在靜悄悄中儼然形成。
恰在此時,張居正看到了馮保向他伸來的友好之手。這是內廷裡一個與他地位相等的人在示好,以張居正當時的弱勢地位,豈能不抓住它?由此,他也就握住了李貴妃的那隻纖纖素手(比喻意義上的)。
這就是張居正的底牌,不是很強,但後勁很沖,等會兒我們就能看到了。
這個後院集團,實際上是違反大明祖訓的,是個非法集團。朱老皇帝有言,后妃不得干政(老先生很熟悉三國故事),條文列入《寶訓》。此外宦官也不得干政,宮門口立有鐵牌,上書&ldo;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犯者斬&rdo;!至於外臣勾結內臣、甚至勾結宮闈,那就更大逆不道了,肯定要殺頭的。
但制度與法律,自己並沒長手,你就是表決透過一萬部法律,也擋不住這些事情悄悄發生。
外臣與內臣結交,一向很為士林所不齒,但張居正去做了。事急矣!他不想被高拱狼狽攆出內閣。有許多事,他還想去做,他認為這些事比保持清譽重要得多。
據萬曆年間刊行的高拱著作《病榻遺言》說,張居正與馮保拜為兄弟,馮保的一個心腹徐爵,沒有一天不到張居正家裡去。張居正待徐甚好,三人勾搭連環。馮保是秉筆太監,也就是是代皇帝對內閣票擬&ldo;批紅&rdo;的。馮保想得到什麼好處,就告訴張居正,張居正替他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