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第1/2 頁)
1999年夏完稿於北京十三陵北新村2000年7月二稿於北京定慧寺
跋:一部走出象牙塔的成功之作
麥英豪
嶽南先生的新作《嶺南震撼》在付印前託友人將書稿轉給我,並囑在他新作的卷末添幾句話。這使我犯難了,寫什麼好呢?一時思緒萬千,因為我與南越王墓有不解之緣,說來話長了,惟有長話短說吧。
回想起來,我自1953年初參加田野考古工作,開始踏入文物考古之門。打從那時起,我就夢想自己有幸能碰上發掘南越王墓的機會,由此而&ldo;朝思暮想&rdo;足有30年,真是&ldo;踏破鐵鞋無覓處&rdo;啊!1983年峰迴路轉了,一個偶然的機遇,在廣州市車水馬龍的解放北路象崗一個建築工地,南越王墓被發現了!自從這座王陵發現之後,我們參與勘探、發掘、整理考古資料、修復出土文物、編寫發掘報告與專題論著,又忙於籌劃古墓原地保護、就地興建古墓遺址博物館、籌組在國內和出境的出土文物珍品展覽等一連串工作。轉眼又過了十多個年頭,說起來又是&ldo;得來實在費工夫&rdo;哩。在這十餘年中,有些日子確實是為了它而廢寢忘食,但雖苦而無怨,累而不怠,何也?我們認為:值得。雖然,已發現的還不是南越開國之君趙佗的墓,而是二主的墓,但也是難能可貴的了。嶽南先生以《嶺南震撼》作為他新作的書名,我覺得南越王墓發現後,不僅令嶺南震撼,而且震驚中外,因為它的文物價值實在太重要了。正如國家文物局顧問謝辰生先生說的,南越王墓有三個至為難得:一是從建國後的考古發掘所見,凡屬大型的墓幾乎都被盜掘,十室九空。而南越王墓未受盜擾,儲存完好,實在難得;其次,發現時墓內未遭任何擾亂破壞,這對科學研究有特別重要的價值;還有,這座石室墓是嶺南發現規模最大、隨葬遺物最豐富、墓主人身份最高的西漢大墓,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均為主人入傳,因而墓主的史事清楚,年代精確。試看,建國50年來在各地發現的大量漢墓中,有幾座墓的主人在史記》、《漢書》中有傳可查的呢?
另一方面,南越王墓發掘後已出版有《西漢南越王墓發掘報告專刊》,臺灣光復書局出版了《中國文物考古之美‐嶺南西漢的寶庫》的專著。出土的文物珍品又先後在北京故宮、中國歷史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臺灣故宮博物院與歷史博物館以及境外的日本、德國等多個地方舉辦專題展覽,都有精美的圖錄刊行。在圍繞墓主人身份的考證等問題上引發學術爭鳴的文章連篇累贖,雖未刻意經營,卻已構成了南越王墓學術研究的系列。這樣的學術效應,在嶺南的考古發現中,至今仍無出其右者。近日,還接到一個資訊:1999年世界建築師大會第20屆年會在北京召開,南越王墓博物館被大會屬下組織評定為2o世紀世界建築精品。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被譽為廣州秦漢考古三大發現,這三個重要的秦漢文物史跡已由國務院公佈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精華所在。
《嶺南震撼》又為南越王墓學術研究系列增添一本別開生面的新作。我以為這本書有如下幾點是值得稱道的;
一是具有可讀性。本書以發掘報告為藍本,結合作者大量調查、採訪中得來的與發掘相關的人和事等素材,採用紀實文學的手法,將發掘的全程分層鋪開,在關鍵的地方切入秦漢期間的歷史背景、南越國事件與南越的歷史人物等。在敘說古墓各部分的發掘過程中既見現場,又見人、見物、見史,情節生動。即使不搞考古的人也能讀懂,並讀出興味來。
二是史物結合。全書按發掘的先後分章,各章緊扣&ldo;史物結合,以物帶史&rdo;的原則。本書是一本文學作品,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