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第1/2 頁)
作為流氓無產者出身的劉邦,本人沒有什麼理論修養,但他也有他的英明之處,這個英明之處就在於他能夠審時度勢,及時採納臣民的建設性主張。所以,他聽了陸賈的嚴辭批評後,不僅不惱,反而顯得很慚愧的樣子說:愛卿說得有理,那就請你寫下秦王朝所以失敗,我所以成功的原因,以及古時候國家興亡的故事,拿給我看看吧。
陸賈見劉邦願意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就將自己的理論見識作了概略的論述,以f一二篇成書,名曰《新語》。其書主旨在於崇王黝霸,歸本於修身用人,多引春秋》、《論語》之文。每成一篇,陸賈就講解給劉邦聽,劉邦聽後對每篇都大加讚賞,左右侍從們見主子賞識,也就跟著高呼&ldo;萬歲&rdo;,陸賈由此作為一顆治國安邦的政治思想理論新星在西漢王朝的早期升起了。
通觀陸賈的《新語》,不能不讓人感到作者確實是一位朝氣蓬勃的政治家。他蔑視那些&ldo;君傾而不扶,國危而不持&rdo;的隱士者流,整個理論繼承了荀況反對大命論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並明確地指出:&ldo;世道衰亡,非天之所為也,乃國君者所取也。&rdo;他強烈地抨擊了泥古守舊、重古輕今的思想,主張&ldo;善言古者,合之於今,能述遠者,考之於近&rdo;,&ldo;書不必起仲尼之門,藥不必出扁鵲之方,合之者善可為法,因世而權行&rdo;,這些充分反映了陸賈銳意革新、進取的思想傾向。
陸賈透過對歷史經驗的反覆比較和總結,認為凡&ldo;恃堅甲利兵,深刑刻法&rdo;治國的,其結果都是國滅身亡。他列舉了歷史上許多這樣的例子:&ldo;昔晉厲齊莊,楚靈宋襄,秉大國之權,仗眾民之威,軍師橫出,陵棟諸侯,外驕敵國,內克百姓,鄰國之仇結於外,臣下之怨積於內。……故宋襄死於私水之戰,三君獄於臣子之手,皆輕用師而尚威力,以至於斯……此乃去事之戒,來事之師也。&rdo;陸賈對秦亡教訓的分析準確而深刻。他指出:&ldo;秦始皇帝設為車裂之誅,以斂奸邪。築長城於戎境,以備胡越。徵大吞小,威震天下。將帥橫行,以服外國。蒙恬討亂於外,李斯治法於內。事愈煩天下愈亂,法愈滋而奸愈熾,兵馬愈設而敵人愈多。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rdo;因此,陸賈認為,自春秋而至秦,&ldo;恃堅甲利兵,深刑刻法&rdo;是導致國家敗亡的基本原因,值得警惕。與此相反,&ldo;虞舜治天下,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寂然無治國之意,漠然無憂民之心,然天下大治。周公作禮樂,郊天地,望山川,師旅不設,刑格法懸,而四海之內,奉貢來臻,越棠之君,重譯來朝。&rdo;這就是陸賈提出&ldo;無為而治&rdo;治國方略的歷史依據。經過將近十年戰亂破壞而建立起的西漢王朝,其時社會經濟極端貧困。這種破敗不堪的局面,決定了緩和階級矛盾和發展生產力必然成為漢初的突出任務。陸賈認為,&ldo;無為&rdo;是暴政的對立面。當時西漢政權應實行&ldo;無為&rdo;政治,別無出路。因此,他大聲疾呼:&ldo;夫道莫大於無為,行莫大於謹敬。&rdo;關於&ldo;無為&rdo;政治的理想境界,陸賈有一段頗為生動的描述。他說:&ldo;是以君子之治也,塊然若無事,寂然若無聲,官府若無吏,亭落若無民;間裡不訟於巷,老幼不愁於庭;近者無所議,遠者無所聽;郵驟無夜行之吏,鄉間無夜名之徵;犬不夜吠,鳥不夜鳴;老者息於堂,丁壯者耕耘于田;在朝者忠於君,在家者孝於親……強弱相扶,大小相懷,尊卑相承,雁行相隨;不言而信,不怒而威。&rdo;陸賈的《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