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第1/2 頁)
此刻的自己不正是空有賢明,而無人才相投嗎?
曹操苦笑一番,隨即又打起了精神,如果連這一點挫折都無法克服,還談什麼坐擁天下,成就不世霸業呢?
既然人才不來相投,自己難道不能前去尋找嗎?
蕭何、桓齮、張彧、夏侯嬰哪個不是自己找來的?唯一的例外便是虞子期,至今曹操還不明白家世地位顯赫的他,怎麼會選擇追隨自己。
從初次見面的表現來看,分明是他上門挑釁,藉故幫助自己對敵的。不過,經過了北固山的那一戰,似乎對自己已經完全的信服了,望向自己的眼神充滿了敬重和滿意。
滿意?
不錯,確實是滿意。
曹操也覺得有些奇怪,在虞子期的眼神裡似乎有更深的一層意思。
無暇多想,曹操招集了自己的心腹部下陳嬰、蕭何、張彧、桓齮、夏侯嬰、虞子期,對他們道:&ldo;欲滅暴秦,成就大業,軍備、糧餉、人才,三者必不可少。我軍因得奸商張貴巨資,現今糧草齊備,兵器衣甲也從各地購來,暫時無憂。惟獨人才不足,為我軍當前第一大事。諸位不知有中意人選,以解我軍之急。&rdo;
蕭何見曹操如此重視人才,心中自然欣喜說道:&ldo;在下再修書一封於沛縣諸人,阿邦已在沛縣起義,他人脈足,鄉裡定當依附。他人不敢斷言,但曹參必來。&rdo;
曹參不比樊噲、周勃、張敖、盧綰他們,他們一行人跟劉邦乃是狐朋狗友,穿著同一條內褲長大的兄弟。然曹參是當地的大戶與蕭何共同為沛縣縣令的左膀右臂。蕭何見劉邦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有別於眾人,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所以多次利用職權暗中袒護他。也因此曹參結識了劉邦,兩人遂成了莫逆之交。
從感情上來說曹參跟蕭何之間的關係更為要好一些。在蕭何修書給曹參的時候,曹參當時便回了封信,說劉邦有難,事後必來。
可曹參至今未到,以蕭何對曹參、劉邦的瞭解哪能不知是怎麼回事情?曹參不會言而無信,定是劉邦以無賴的手段強留住了他。
蕭何公私分明,既以投了曹操,自然不會在因與劉邦之間的情義而誤了曹操的大事,暗地裡已經決定派自己的兒子親自走上一遭。
陳嬰這時出班說道:&ldo;在下在東陽為官時曾聽聞一人,此人姓季名布,乃涇縣人氏,為人勇猛俠義是個好漢。&rdo;
曹操神色先是一怔,隨即大喜,&ldo;季布,季布。我聽說過此人,據說此人的武藝高強,深通陣戰之術,乃前楚名將之後。若得此人相助,遠勝一支強兵。&rdo;
他站起身來:&ldo;曹某決定,午時過後,立刻前往涇縣請此人出山相助。&rdo;
虞子期皺眉道:&ldo;若要求才,只須派一人前往。或修書一封即可,丹陽公何必冒險親往?&rdo;
曹操笑答:&ldo;不親往怎能體現誠意?&rdo;
蕭何、張彧均明白曹操心意,沒有任何的家世地位,乃是曹操最不利的因素之一。
蕭何點頭道:&ldo;此行需多帶人手。&rdo;
曹操搖頭笑道:&ldo;人多反而引人注意,將只帶夏侯嬰與樓煩,兵在帶上十人就可。路上扮成富家子弟,只要不遇上大批盜賊,應該無恙。即便遇上,打不過,難道還逃不了嗎?&rdo;
大夥兒一陣輕笑,惟獨夏侯嬰露出了痛苦的表情,嘀咕道:&ldo;完了,丹陽公又要讓我學什麼陣法、戰術了。&rdo;
離正午還有一個時辰,曹操安排了所有瑣事。
政務由陳嬰、蕭何一同處理。軍務以桓齮為主,虞子期、閻澤赤從旁協助,張彧為謀士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