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第1/2 頁)
皇帝直接就將自以為太子位穩了的三皇子給罵上了,小透明六皇子難得在皇帝面前露了回臉,也被皇帝罵得狗血淋頭。
穆天曉從小就知如何做才對自己最有利,一見情勢不妙立刻跪下來,誠懇地認錯:「父皇,是兒臣不對,只是兒臣並沒有壞心。兒臣在民間聽見童謠傳唱,覺得疑惑才記下來告訴父皇,且這些僧人,兒臣原本也不知真假,因兒臣並未想到僧人還會有假冒,都是兒臣看走了眼,往後絕不會再偏聽偏信。」
穆天曉心機深沉,一直都躲在穆天明後面,且僧人、童謠也不是以他的名義安排,而是以三皇子的名義,穆天曉從沒有親自露過面,自信皇帝再怎麼查,都查不到他頭上。眼下皇帝拆穿了他的計策,於他來說認個錯算不得什麼,相比之下穆天明就慢了一拍,穆天曉懇切剖白完,把該說的都說了,穆天明才剛跪下。
「父皇,兒臣沒有!兒臣覺得……是景王的魚有問題。」
三皇子還停留在魚飛撲出來打掉僧帽的震撼上,儘管景王已道出是他發現了僧人的破綻,故意將水晶瓶投擲過去,可是三皇子仔細回想了一下,不太確定是景王的手先流血,還是魚先撲的。
……似乎,感覺是魚。
穆天明覺得這魚很是可疑,必須得讓皇帝知道,那這些僧人也就不算什麼了。
「天明,你還不知錯?」
有僧人的指證,皇帝根本不想聽三皇子的,六皇子不論如何都已認錯了,三皇子竟還在顧左右而言他?!
皇帝很清楚六皇子常跟著三皇子,幫三皇子做事,童謠和假僧人雖都是六皇子提起,可僧人指證的是三皇子,六皇子言語中也幾次提到了三皇子……
六皇子所做所為,至少三皇子知情,六皇子肯認錯,三皇子不肯,這截然不同的態度,也說明三皇子才是主使!
皇帝亦想起原先他令欽天鑒為景王的魚測算,穆天明卻跳出來質疑欽天鑒,被孫主事給駁了,後頭便由六皇子帶出童謠、假僧人,這些實際不也是在推翻欽天鑒的測算結果?
皇帝又猛地憶起來一件事,前幾日,他從羅瑞生處聽說三皇子去景王府買魚,被景王轟了出來,皇帝原想當個笑話來看。可如今回想起來,三皇子一開始不也是相信景王的魚乃祥瑞,才會想著買魚,為何短短數日就改變了態度,童謠、假僧人,哪一樣不是企圖以魚為藉口,引他猜忌景王?
只是三皇子為何要這般做?
按他對三皇子的瞭解,恐怕,是因他對景王的魚另眼相待,就惹得三皇子眼紅,三皇子沒能從景王處買到魚,覺得景王不識相,便使喚六皇子,聯合起來要給景王潑髒水……
皇帝很是頭疼。
穆天明他其實一直在注意,自他有印象起,這個兒子總是在與穆天昭唱反調,可論能力,穆天明並不及穆天昭,不過也有可圈可點之處。有段時間他還是挺欣賞這個兒子的,但還不到看重穆天昭的地步。
穆天昭的悲劇,終是與他過早透露太子人選脫不了幹係,二皇子已不中用了,皇帝有感前車之鑑,至少目前來說,暫時還沒有立太子之心,他想的最多也是再熬過幾年,多看一看剩下的皇子們,等年幼的七皇子、八皇子長大一些,他再從中挑個好的。
但是皇帝沒有立太子之心,不代表別人就沒有。
穆天明以前還很謙遜,上頭沒了制衡之人,野心很快就暴露出來。
皇帝不是不清楚穆天明這些日子在朝上的動作,以前與穆天昭交好的大臣們如今又投到了誰的門下,還有錢妃,在處置仇氏一事上,幾次插嘴。
這都是不安分的表現,不過皇帝還是忍下了。
他成年的兒子畢竟不多,並未主動去約束三皇子,不也是抱著成年皇子總該有些自己的勢力,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