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3 頁)
十天之後,黃岡縣。
這座一個多月前還在劉希堯手下、被殺掠禍害得不成樣子的黃州府治,如今已初步恢復了秩序。
雖然還談不上繁榮,至少街道秩序井然,鄉里雞犬相聞。百姓們也都忙碌於生產,最近才剛剛進入農閒。
從美洲來的土豆,一年可以種兩季,其中一季就是冬季下種、次年初夏收穫;然後再種下去、深秋可以收穫。
豆類中的豌豆,還有一些大葉子蔬菜,也都可以初冬下種。豆類還可以固氮,冬天種了來年春耕別的作物收成還能更高。
沈樹人五月份剛到黃州上任時,把從福建弄來的種子全部種下了,當時因為數量不足,只能覆蓋大約兩個鄉的耕地。
深秋收穫後,全部留作下一季的種子,一下子就能擴大十幾倍甚至二三十倍的播種面積,也就是三四十個鄉。
考慮到一個縣的農田不能全部種土豆和玉米,至少還要留出三分之一種水稻,所以這些新作物的種子,至少能覆蓋三個縣的耕地了。
土豆等作物還有一點好處,那就是不太挑地力和肥料。
黃州地處大別山區,既有山又是南方,氣溫和溼度不適合種旱地的小麥,而水稻需要的低窪溼地又不夠用。
有了玉米土豆做補充後,不少原本的下田、地勢較高的山坡田,也能勉強用起來,實際的有效耕種面積,一下子就擴充了兩三成。
明年再等一季,讓種子幾何級數膨脹,這些新作物的面積就能覆蓋幾個府——當然,這一切需要確保絕大多數收穫都被重新下種,而不是被吃掉。
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地方官拿出大量的銀子補貼,組織調運長江下游魚米之鄉的糧食過來。
好在這個黃州的地方官是沈樹人在當,他已經往裡貼了好幾十萬兩銀子,倒貼錢做官,才把根據地建設得這麼紮實,人心都向著他。
等這些新作物種子能覆蓋幾個府之後,他就得允許百姓拿出至少一半收成用於吃了,否則成本幾何級數膨脹上去他都補貼不起。
……
這天一早,沈樹人照例親自下鄉巡視勸農,檢查黃岡各鄉初冬土豆下種後的發芽情況,一點都沒有家財百萬大闊少的矯情。
土豆雖然耐寒,但塊莖上的芽眼正式抽芽之前,還是要保證零度以上的。明朝又沒有大棚,也不能覆蓋地膜,稍不注意還是有可能凍壞。
一旦封凍之後,別的靠種子繁殖的作物,好歹還能讓種子保持休眠,大不了晚點再生長。而土豆是直接切塊下種的,封凍後遲遲不發芽,塊莖就腐爛了。
好在明末雖有小冰期,絕對平均氣溫其實也就比後世低不到兩度,長江流域應該還不至於在臘月初封凍。
一圈巡視下來,今天跑到的三個鄉,土豆都有順利發芽。
“幹得不錯,這樣冬天也能收一季,種子的擴散普及週期就能再縮短半年。看樣子,這買賣崇禎十三年、十四年兩年內都是純虧,要一直貼錢,從外面買口糧。
到崇禎十五年,應該就可以確保收支平衡、自給自足,分出一小半收成作為稅糧、迴圈擴大種植。得到崇禎十六年往後,才是純賺。這種買賣投資週期就是長,唉,普通人沒點家底還扛不住。”
今天巡視的最後一個鄉叫平湖鄉,從田裡上來,沈樹人欣慰地在鄉老家的水井邊打水洗腳,順便準備吃個便飯再回城。
一邊洗腳,他一邊隨口跟旁邊跟隨的張煌言閒聊算著賬,滿滿都是務實的細節,沒有半分文人調性。
一邊聊,還一邊總結經驗,說起哪個鄉的土豆發芽率高、哪個鄉發芽率低。還讓隨行的隨從翻開紀錄本,找出當初這幾個鄉的播種日分別是上個月幾號。
一番對照,便輕鬆得出“在長江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