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2 頁)
第五章 科爾遜‐舍甫琴柯夫斯基大包圍
由於順利地實現了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戰役,烏克蘭第1方面軍部隊在h&iddot;Ф&iddot;瓦圖京大將的指揮下,於1944年1月中旬,前出至薩爾內城地域,以及古佩托夫卡和文尼察接近地。
烏克蘭第2方面軍部隊奪取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西和西北的大登陸場,在基洛夫格勒進攻戰役之後,把敵人驅離第聶伯河100多公里遠的地方,並前出至斯梅拉、巴蘭季諾、基洛夫格勒以西和諾夫戈羅德卡一線。這時,烏克蘭第3方面軍部隊在p&iddot;r&iddot;馬利諾夫斯基大將的指揮下,解放了扎波羅熱,從第聶伯河向西推進了50‐100公里。
但是,希特勒匪徒守住了第聶伯河中游卡涅夫地域。由於戰線出現的情況,形成了一個所謂的科爾孫一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防守的德軍,利用有利地形,扼守烏克蘭第1和第2方面軍的接合部,威脅著兩個方面軍的相鄰翼側,箝制其機動的自由。德國法西斯統帥部力圖無論如何要扼守科爾孫一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因而頑強地進行防禦,因為德國法西斯統帥部不會甘心&ldo;東方壁壘&rdo;的徹底失敗。很明顯,希特勒的將軍們期望利用這個突出部作為進攻基地,以恢復沿第聶伯河西岸的戰線。
希特勒大本營和&ldo;南方&rdo;集團軍群指揮部指望由於泥濘季節的到來,蘇軍就不能按原來的規模組織進攻。他們希望在自己東方戰線的南地段上獲得喘息時間。在這個時節,敵人仍然認為,他們能以強大的突擊把我軍驅逐至第聶伯河,守住右岸烏克蘭富繞的工業和農業區,與自己軍隊的克里木集團建立陸上聯絡。希特勒採取一切措施,扼守右岸烏克蘭。他很明白,喪失了右岸烏克蘭,德軍的整個戰線就會被切斷。敵人希望在第聶伯河守住一些陣地,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出於宣傳目的的需要並掩蓋其戰略計劃在東方戰線的破產。
希特勒分子急急忙忙在科爾孫一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地域建立穩固的防禦陣地,使之既能扼守整個基地,又能在進攻戰役展開時,成為進攻的出發點。該地域的地形有利於防禦。無數的江河、小溪、陡坡、雛谷,以及眾多的大居民地,都有助於構築防禦地區和斜切陣地。高地,特別是卡涅夫地域內的許多高地,能很好地組織觀察。
在突出部的頂端一卡加爾雷克、莫什內地段上,希特勒匪徒構築了極為牢固的防禦陣地,構築了完備的工事體系和各種障礙物。在莫什內、斯梅拉地段上,敵防禦前沿經過一片很深的沼澤地。因此,這裡的防禦是由一些切斷主要通路的支撐點組成的。從斯梅拉向南,是雙地帶防禦。防禦前沿與佳斯明河河岸和高地平行。主要防禦地帶由支撐點和抵抗樞紐部組成,它們之間有些地方用塹壕連線。在支撐點內有完備的塹壕和交通壕體系,以及大量的土木質發射點。支撐點和抵抗樞紐部的正面和兩翼用地雷場和鐵絲網掩護。
第二防禦地帶在塔什雷克、帕斯托爾斯科耶、季什科夫卡一線構築,但在我們進攻開始前還沒有完成。
在姆列耶夫,託比利諾地段,沿奧利尚卡河構築正面向東南的斜切陣地。
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部隊當面,特別是在從奧利沙內向南的地段上,敵防禦工事比較薄弱。敵人剛於土月10‐12日撤退到這個地區,因此來不及加固。這裡有許多支撐點,支撐點之間的間隙地有障礙物掩護。在森林地,敵人設定有鹿寨和樹枝鹿寨,在鹿寨中敷設有防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
法西斯統帥部認為扼守右岸烏克蘭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在這裡集中了最有戰鬥力的重兵兵團和部隊,共93個師,其中包括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