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1/2 頁)
中統元年四月,剛登上帝位的忽必烈設立中書省,便即起用王文統為中書平章政事,地位一下子高於原藩府舊臣張文謙、廉希憲、張易等人。
從一個世侯幕僚一躍而成為帝國宰相,王文統自然對忽必烈感激涕零,上任後,將自己的才學傾囊獻出,操持國事不遺餘力,&ldo;凡軍國大事,皆有成算,然後撮其要領,使例相比,……雖縱橫論難,不出所預&rdo;。
中統元年五月,王文統主持建立十路宣撫司,對各路諸侯實行監督,整肅州縣吏治,規定宣撫司官的考核標準是&ldo;戶口增,差發辦,方為稱職&rdo;,使人民安於田裡,國賦能如數徵收。七月,王文統以平章政事主持燕京行省,命各宣撫司選取儒士、吏員通錢穀者赴省任用,置左、右司及其他各下屬機構。
中統二年初,行省頒布新政條例於各路宣撫司,對稅糧出納、勸課農桑、刑罰治安、州縣官吏考核黜陟等等地方政事作出明確規定。三月,王文統又上奏設定中書左(吏、戶、禮)、右(兵、刑、工)部並定其職責,任命了左、右部尚書;制訂民事條畫二十七款及各路宣撫司應行條畫七款;內外新舊官員改授定製;制訂中書省工作條例十條等。高度完善了帝國政治制度。
同時,王文統還下大力氣對鈔法進行改革。針對從窩闊臺汗時代開始的幣制不統一,各地都發行鈔幣的混亂局面,王文統主持在由中書省統一發行&ldo;中統元室交鈔&rdo;,同時廢除了各路所行鈔幣。發行新鈔取代舊鈔,最重要的是不能&ldo;一刀切&rdo;,讓持有舊鈔的百姓蒙受損失。在鈔法改革上,王文統的作為可以用&ldo;如履薄冰&rdo;來形容,日與主管部門交鈔提舉司及諸省官商議,博採眾議,分析利弊,採納宣撫使劉肅的意見,許各路之鈔如數收換,使百姓免受損害,並命各路宣撫司限期將所管地方&ldo;鈔法有無阻滯,及物價低昂,與鈔相礙,於民有損者&rdo;及時解決。因此中統鈔法初行時信用很高,流通甚暢。通行海外。汪大淵所著《島夷志略》中記載,中國商人在交(越南北部)、羅斛(泰國南部)、烏茶(印度奧裡薩邦北部)等地用紙幣與當地貨幣折價使用,&ldo;甚便民&rdo;。
王文統為相,兢兢業業,勤懇任事,對於國政民政都有不凡貢獻。而尤其難得的是其人並不擅權,處理政務從不獨斷專行,而是虛心聽取下屬和同僚意見,採取最為行之有效的政策,&ldo;元之立國,其規模法度,世謂出於文統之功為多雲&rdo;。這樣的宰相,原本可以以&ldo;賢相&rdo;之名載入史冊的。
可惜,王文統因為感激忽必烈的知遇之恩,便難免會有迎合主上的作為。元朝建立之初,戰爭不斷,需要源源不斷的經費支援。身為宰相,要為主分憂,不能讓皇帝打仗沒有糧餉,獎賞有功之臣手頭拮据。王文統自然以理財為頭等大事,既是&ldo;頭等&rdo;,則主張重利,凡是以利為先。這就嚴重觸動了正統儒臣們的道德底線。
以許衡、姚樞、郝經、竇默為代表的儒臣之所以忠心輔弼原本被稱為&ldo;夷狄&rdo;的蒙古皇帝忽必烈,就在於忽必烈附會漢法。一改蒙古帝國時期的殺伐攻略、橫徵暴斂,頗能以民為重,義以利先。這樣的人成為中國之主,才有可能建立繼承他們心中的自古傳承的正統王朝。他們也就會以名臣躋身於煌煌史冊。
可忽必烈畢竟是&ldo;附會&rdo;漢法,雖然並非如祖先那樣用純粹的蒙古傳統來&ldo;以夷變夏&rdo;,卻也並非如北魏孝文帝那樣完全拋棄本民族一切文化特徵來&ldo;以夏變夷&rdo;。他是希望建立一個核心仍保持蒙古傳統,而外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來重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