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第1/2 頁)
在仁宗看來,只有重開停廢已久的科舉,才能扭轉這一局面‐‐&ldo;朕所願者,安百姓以圖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設科取士,庶幾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興也。&rdo;
不過,要復科舉,卻也並不是那麼容易。自從蒙古帝國窩闊臺汗五年(1234年)金朝滅亡至今,科舉在中原漢地停廢近乎一個世紀。而淮河以南地區,自南宋滅亡以後廢除科舉也有三十餘年了。元朝建立,世祖從一開始就認為科舉&ldo;虛妄&rdo;,成宗、武宗對這一看法也奉行不悖;蒙古、色目大臣怕科舉會讓漢人和南人迅速佔據自己位置而反對科舉;甚至很多儒臣也因科舉實行六百年來弊端叢生而不主張再行科舉。
這麼多年過去了,除了世祖朝宰相和禮霍孫曾提出恢復科舉之外,朝廷中幾乎無人言科舉。
政策是有慣性的,也是會造成惰性的。仁宗在朝會上提出恢復科舉時,得到的回應是&ldo;大臣且笑且怒,下而素以士名,恥不出此,亦復騰鼓謗議。贊其成者數人耳&rdo; 。
大臣們大都不贊成,而時任的中書右、左丞相禿忽魯、合散雖然從來勤勤懇懇的幫皇帝做事,但要他們支援皇帝力排眾議,卻是沒有這樣氣魄。
仁宗是文人氣質,不如哥哥武宗果斷。決定大事,必須身邊要有信任的人來支援和謀劃。而這樣的人,除了師父李孟,不會有第二個。
皇慶二年(1313年)十一月,仁宗以行科舉詔頒布天下。每三年開試一次,分鄉試、會試、殿試三道。延祐元年(1314)十二月,仁宗重新任命李孟為中書平章政事,一力主持重開科舉事宜。
李孟本就是重開科舉的支持者,常對仁宗言:&ldo;自古人才所出固非一途,而科目得人為盛。今欲取天下人才而用之,舍科目何以哉。然必先德行經術,而後文辭,乃可得其真才以為用。&rdo;現在被任命總理此事,自然不再顧慮於自身,竭盡全力辦差,將所有的阻撓都視為浮雲。
延祐二年春,在李孟的主持下,元朝開國以來第一次科舉考試終於開始,李孟擔任廷試監試官。
科舉重開,這訊息對於久久壓抑於無進取之路計程車人,尤其是江南士人來說,有著撥雲見日,枯木逢春的欣喜。一時間天下風動,士人奔走相告,紛紛投身於科舉,&ldo;如陽春布獲陰崖冰谷,荄粒無不翹達&rdo; 。甚至一些南宋遺老,如趙儀可、陳大有等人,都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了,也抱著&ldo;重期將相公侯選,肯信倡優卜祝同&rdo;的心意,出而赴考。
延祐科考,按右、左兩榜分別取錄&ldo;國族暨諸部&rdo;也就是蒙古、色目士子和漢、南人士子。考試科目分經義疑、古賦詔誥章表、時務策論三門‐‐&ldo;經疑經義以觀其學之底蘊;古賦詔誥章表以著其文章之華藻;復策以經史時務以考其用世之才&rdo; 。
經過鄉試、會試、殿試,大元朝第一科的考試順利結束,取士五十六人,蒙古、色目子弟十六人,其餘均為漢人和南人。
開國以來第一次科舉圓滿結束,李孟得償所願之餘也有著成大事青史留名的得意,專門賦《初科知貢舉》詩一首抒懷:
百年場屋事初行,一夕文星聚帝京。
豹管敢窺天下士,鰲頭誰佔日邊名。
寬容極口論時事,衣被終身荷聖情。
願得真儒佐明主,白頭應不負平生。
而早年因諫言武宗不成自行隱退的張養浩,早已被仁宗召回,任命為翰林直學士,改秘書少監。這次延祐復科舉,也以禮部侍郎的身份參與其事,在考試後提出為了日後更好的收羅人才,可以適當放寬錄取分數線,使得很多落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