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第1/2 頁)
【正文】
說了半天尚書省的舉措,可武宗的&ldo;向著世界帝國展望&rdo;表現在哪裡呢?是戰爭嗎?非也。此時的世界舞臺,仍是蒙古人為主角,而蒙古世界中,大元王朝皇帝則是主角‐‐伊兒汗國在明君完者都汗的統治下百業興旺,仍對元朝極為恭順;金帳汗國此時的可汗還是那個承認成宗為宗主的脫脫汗,對於元朝雖說不上恭順,卻也絕不敵視;窩闊臺汗國在大德十年(1306年)那次毀滅性打擊後已經奄奄一息,其可汗察八兒成了察合臺汗國可汗篤哇的掌中玩物,國滅指日可待,而篤哇只想著如何和元朝瓜分窩闊臺汗國土地,絕沒有翻臉的意思;周邊的小國除了日本都已經臣服,而要說再派艦隊去征服那個島國,武宗可沒有興趣。
那不發動戰爭,是要幹什麼呢?
按照日本學者杉山正明和韓國學者李玠奭的說法,武宗的大目標,是&ldo;實現東西和合,建立亞洲陸路和海路迴圈交通網,開展一個以大元兀魯斯為中心的亞洲大交易圈構想&rdo;,是&ldo;有著忽必烈都無法夢想的全蒙古的統和&rdo;!
以筆者讀書的經歷,日本和韓國的學者在治學方面的嚴謹、細緻總是讓人不得不佩服,一個細小的問題都能夠詳細考證,以求明晰,也從而能發人所未發。不過其&ldo;小心求證&rdo;之外,還有&ldo;大膽假設&rdo;,所下的論點往往大得讓人不敢相信。就以對武宗的評價來說,筆者就有&ldo;言過其實&rdo;的感覺,若說&ldo;全蒙古的統和&rdo;,武宗並沒有十分積極行動,他在位期間,所謂&ldo;統和&rdo;還是成宗時代的老本,而&ldo;開展一個以大元兀魯斯為中心的亞洲大交易圈&rdo;應該是指武宗大力開展海運和對外貿易,可似乎也說不上有那麼高明的構想。
先說海外貿易。有元一代對於海外貿易非常重視,除非特殊情況,很少實行海禁。對於世祖那樣並不貪圖享受的皇帝來說,對外貿易是為了增加國庫收入。而如成宗,則在為國斂財的同時還要滿足個人對海外寶物的佔有慾。武宗在對於&ldo;中買寶物&rdo;的愛好上,更是遠超成宗。一登基,便&ldo;升行泉府司為泉府院,秩正二品&rdo;,行泉府司本是統領市舶司、專管採買珠寶的泉府院的地方機構,是從二品的衙門,武宗將之提升一級,並改&ldo;司&rdo;為&ldo;院&rdo;,大大提升了其地位。這自是重視海外貿易的舉措。可行泉府院是個&ldo;專以守寶貨為任&rdo;的衙門,為皇帝採買海外寶物,才更是重中之重。這屬於公私兩相宜的舉措,實在說不上有多麼遠大的抱負。
再說海運。所謂海運,主要是指海上糧食運輸。元代之前,南北的貨物運輸主要是靠運河。元朝雖然也開通了運河,但運河還要承擔漕運鹽貨、各地貢物、外來物資和供官船來往的任務,全靠它來保障糧食運輸是不夠了,於是又開通了海運。海運在世祖朝和成宗朝前期執行得很好,可在成宗朝晚期,因其創始人朱清、張瑄獲罪被殺、江浙一帶出現災荒和一些弊政的蔓延,運載量就出現了減少。大德十年,運輸糧食一百八十餘萬石,大德十一年便降至一百六十六萬餘石。武宗的至大元年又降至一百二十四萬餘石。
武宗為了使海運重新煥發生機,確實下了大力氣,先是在至大三年十一月,&ldo;以朱清子虎,張瑄子文龍往治海漕, 以所籍宅一區、田百頃給之。&rdo;‐‐為朱清、張瑄平反,並讓他們的兒子繼續掌管海運。之後,又派專人考察研究海運的裝發地點,鑑於江東寧國(治今安徽宣州)、池州(治今安徽貴池)、饒州(治今江西波陽)、建康(治今江蘇南京) 等路的海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