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第1/2 頁)
&ldo;賜亦都護金五百五十兩、銀七千五百兩,合迷裡的斤帖林金五十兩、銀四百五十兩。&rdo;
&ldo;賜雪雪的斤公主鈔千錠,諸王伯答罕、末察合而部貧乏者三千錠,伯牙兀真、赤裡、由柔伯牙伯剌麻、闊怯倫、忙哥真各金五十兩,銀、鈔、幣有差。&rdo;
&ldo;賜諸王不顏鐵木而、阿八也不幹金各五百兩、銀五千兩、鈔二千錠、幣帛各二百匹,其幼王減五分之一。&rdo;
&ldo;賜諸王合班妃鈔千二百錠、雜幣帛千匹,駙馬塔海鐵木而鈔三千錠。回紇不剌罕獻獅、豹、藥 物,賜鈔千三百餘錠。&rdo;
……
這樣的賞賜分開來看,還不算驚人,但成宗幾乎是大賞三六九,小賞月月有,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加起來可就向天文數字邁進。世祖時代,財政危機往往是戰爭打出來的,到了成宗朝,基本是賞賜賞出來的。成宗剛一登基,賞賜就沒完沒了,中書省大臣不得不建言皇帝花錢注意點,量力而行:&ldo;朝會賜與之外,餘鈔止有二十七萬錠。凡請錢糧者,乞量給之。&rdo; 到了第二年,中書省官員更進一步建言:&ldo;陛下自御極以來,所賜諸王、公主、駙馬、勛臣,為數不輕,向之所儲,散之殆盡。今繼請者尚多,臣等乞甄別貧匱及赴邊者賜之,其餘宜悉止。&rdo; 成宗表面&ldo;從之&rdo;,可依然我行我素。
成宗給塊銀子當土塊的性格,並不像遺傳與父親、祖父一系,倒和他的曾伯祖父窩闊臺汗很相似。當然,成宗這麼大手大腳賞賜宗王皇親,也並不是如窩闊臺汗一般視錢財如無物,而是有著不得以的苦衷:畢竟自己並沒有無可辯駁的繼承人名位,爺爺忽必烈始終沒有正式冊封自己為&ldo;皇太子&rdo;或者&ldo;皇太孫&rdo;,而在確定地位的&ldo;庫裡臺大會&rdo;上,自己是仗著重臣的威懾才壓服了大哥及其支持者。可想而知,登上九五之尊的成宗並不像自己在即位詔書中所說的那麼理直氣壯。皇帝既是一國之主,也是一家之主,親人們的支援和大臣們的支援一樣重要。大臣的支援可以靠加官進爵來回報,而皇親們地位已經極為尊貴,能回報他們支援的只能是超過慣例額度和次數的賞賜了。
這樣的情況就如魔咒一般,成宗之後皇位的傳承,幾乎每一代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成宗開始的這種賄賂型賞賜似乎是避免同室操戈而鞏固皇位合法性的最佳方法。於是,&ldo;濫賜&rdo;成為元代痼疾。
帝國時代,皇位是否穩固關乎國本,也關乎萬千百姓的生存,能用錢解決的事情的確比流血解決要好,為了穩固皇位而拼命花錢雖說透著呆,也還有情可原。可成宗另一宗花錢大專案,就只能看作是奢侈和虛榮了。
這便是&ldo;中買寶物&rdo;的花銷。
所謂中買寶物,就是從海外購買的珍惜珠寶用來上供給皇帝。皇帝是天下最有錢的財主,買些奢侈的寶石之類裝飾自己的服飾,按說並不過分。但中買寶物的物件,是盛產寶石的中亞、波斯、印度等地,那麼常年以經商為生,掌握與這些地區貿易路線的色目商人自然就會成為承包商。色目商人為了獲取更大利益,便勾結朝中的色目大臣,以向皇帝呈獻海外寶貨的形式,而從政府那裡取得數倍、百倍的賞值,而色目大臣用權力入股,自然要從中分取大利。
世祖忽必烈在打仗方面很捨得花錢,但在私生活上比較簡樸,對於中買寶物並不重視,在位期間,一些色目商人經常拿些寶石珍珠之類在皇帝面前&ldo;促銷&rdo;,總是被&ldo;帝以無用卻之&rdo; 。而到了成宗朝,不但對促銷的來者不拒,還經常組織採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