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1/2 頁)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一編:生命與人(6-7)
第八節:機器的進化
許多科技史專家都喜歡把技術進步類比於生物進化:它們都源於合適環境的需要,都有變異和選擇過程。一位十九世紀的科學家這樣寫道:&ldo;從我們先祖使用的簡單的棍子到我們今日使用的蒸汽機,機器已經經歷了一系列非常迅猛的變革。這種日趨複雜的變革,極有可能派生出存在於現有的動植物王國之外、由各種形式的機械組成的機械王國。&rdo;(勃特勒,轉引自《技術發展簡史》17頁,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喬治巴薩拉e basalla著)
當然,這裡所說的機器進化,還必須有一個中介,那就是人!一旦人不願意再創造更先進的技術,這個進化鏈條就打斷了。而科幻作家們則描寫了一種機器自己的進化。在這裡,進化似乎更是生命的一種表徵:如果機器自己能進化,也說明它們&ldo;活&rdo;了。當然,自然進化的前提是&ldo;上帝&rdo;製造的dna,機器要自己開始進化旅程,也需要人類這個上帝設定類似的程式。
在著名科幻系列影片《終結者》裡,那層出不窮,一個猛似一個的機器人,並非出自人手,而是反叛人類的&ldo;天網&rdo;製造的。這其中已經包含著人工進化的內容。只不過它不是該系列片的重點。
以機器進化為主題的作品,前蘇聯科幻作家德涅伯羅夫的名篇《蟹島惡夢》算是一個經典:某國海軍部委託工程師庫克林研製出一種形似蟹類的機器人,把它們放到一個荒島上。這些&ldo;機器蟹&rdo;根據程式彼此殺戮,然後用死亡機器蟹的材料改造自身。海軍部希望透過這種人為的&ldo;優勝劣汰&rdo;,進化出一種強大的武器。然而,由於他們忽略了小島環境的特殊性,機器們瘋狂進化到最後,卻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金屬怪物。這個怪物在戰場上毫無用處,因為它從很遠處就能被敵人發現。而且庫克林也因為口中有一顆金屬假牙,被進化中的群蟹殺死。
幾乎在同一時代,美國科幻作家菲裡普迪克也在科幻短片《第二型別》中,描寫了一次人工進化:美蘇爆發戰爭。美國軍隊節節敗退,甚至被趕到月球基地。惟一扳回局面的希望寄託在一種可以人工進化的&ldo;機器鉗&rdo;身上。最初,機器鉗的身體很類似於上面提到的機器蟹,是一隻只小型的殺人機器。它們被投放到戰場上,見到人就撕扯,殺戮。同時,為了使它們不需要後勤補給,又能夠適應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它們被設計成能夠利用找到的材料,進行自我複製,並且在複製中進化。
機器鉗一投入戰場,蘇軍很快潰退。但美軍卻無法奪回失地。因為機器鉗已經進化成和人一模一樣的類人機器人,混在人類中飼機殺死任何人:他們並不知道敵方我方,見人就殺。一隊美軍發現機器鉗中有&ldo;第二型別&rdo;的標牌,它可能是機器鉗進化出的一種型別,但人類只知道第二型別與人一樣,卻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樣,只好在互相猜疑中尋找進化的機器殺手。
中國科幻作家柳文揚在《神奇螞蟻》裡,也令一群形似螞蟻的微型機器人自然進化。百年以後,它們最後竟然擁有了自己的文明!而且遍佈太陽系各星球。
進化論題材能科幻文藝增加了許多吸引力,而它本身也在不斷&ldo;進化&rdo;。我們期待著科幻作家能在這個題材上變異、變異,不斷地變異……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一編:生命與人(7-1)
第七章:外星生命和外星人
a七章簡介
第一節:外星生命
第二節:形形色色的外星人
第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