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1/2 頁)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軍攻破洛陽,老福王朱常洵被殺,朱
由崧和嫡母鄒氏乘亂逃出,暫居於黃河以北的孟縣。同年河南巡撫高名衡向
朝廷報告:&ldo;世子亦尚無子女,流離孤苦,惟有母子相依,誠可悲矣。&rdo;下
文又詳細報告了從洛陽逃出的福府官員侍從共二百零九名,其中包括右長
史、承奉副、典寶、典膳、黃服、隨侍司執事、書堂官、內執事,此外還有
&ldo;王親&rdo;鄒存義(即福王妃鄒氏之弟)等五人。1有這樣一大批王府官員和王
親跟隨,要說朱由崧是個假冒的福王世子簡直是奇談怪論。何況崇禎十四年
時福藩一敗塗地,生活無著,到處乞憐,誰也不會預測到他後來會入繼大統。
崇禎帝對親叔的遇難深表關切,據弘光時吏部尚書(崇禎朝任刑部尚書)徐
石麒的奏疏說:&ldo;福王殉難,先帝尚遣一勛臣、一黃門、二內侍驗審含殮。&rdo;
2二月,命駙馬都尉冉興讓、司禮太監王裕民、給事中葉高標攜銀赴河南慰問
福世子3。九月,&ldo;命福世子由崧還河南(指洛陽)&rdo;4。1643 年(崇禎十六
年)朱由崧襲封福王;洛陽再陷後,朱由崧逃到衛輝府5,因窮困潦倒曾經向
潞王朱常淓借銀,後來又一道南逃淮安。這些材料都證明從洛陽被義軍攻破
到崇禎朝廷覆亡,明廷和地方官員從來沒有懷疑過朱由崧的福王世子身分。
上文已經說過朱常淓是朱由崧競爭帝位的主要對手,如果朱由崧來歷不明,
朱常淓絕不可能緘默不語。弘光初立之時,蘇松巡按祁彪佳在五月二十八日
的日記中記載:&ldo;潞王承奉李君來晤,言今上(指朱由崧)遇難,潞藩周旋
諸事。&rdo;6這就證明當朱由崧落難時,潞王深知其身分,曾經在生活上給以接
濟。朱常淓透過他身邊的承奉大談當年舊事,意在表明自己不僅無意同血統
更近的福藩爭奪帝位,還以過去有恩於&ldo;今上&rdo;希望得到應有的照顧。何況,
弘光即位後封嫡母鄒太后的弟弟&ldo;鄒存義為大興伯,並予世襲&rdo;1,封元配黃
2 《明神宗實錄》卷五五○、五五四、五五五、五五八、五七○。談遷《國榷》卷一○一記:&ldo;萬曆丁未
十月癸未生由崧,戊午七月甲辰封德昌王。&rdo;朱由崧生於七月,談遷誤為十月;戊午為萬曆四十六年,年
月全錯。又《國榷》卷九十七記,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壬寅日&ldo;福世子由榘薨&rdo;,亦誤,李清《南渡錄》卷
四記弘光元年二月乙亥日&ldo;追封皇弟由榘潁王,諡沖&rdo;。
3 參見《國榷》卷九十八。
1 崇禎十四年河南巡撫高名衡題本,見《明清史料》壬編,第五本,四一三‐‐四一四頁。
2 溫睿臨《南疆逸史》卷七《徐石麒傳》。
3 《國榷》卷九十七、九十八;孫承澤《山書》卷十四。
4 《國榷》卷九十八。
5 康熙三十四年《懷慶府志》卷九《古事》記:崇禎&ldo;十四年辛巳,賊陷河南府,德昌王北渡入懷慶。&rdo;
彭孫貽《平寇志》卷五記:&ldo;命懷慶知府程之鵬護衛世子。&rdo;同書卷八又記:崇禎十七年二月初三日&ldo;懷
慶兵變,福王同母走,出東門與母相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