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第1/2 頁)
早在第一次緬甸戰役失敗的當年十月,史迪威就制訂了一個收復緬甸的戰略計劃,軍方給這項計劃取名代號為&ldo;人猿泰山&rdo;。&ldo;人猿泰山&rdo;原是一部三十年代風靡美國的傳奇電影,講述一個被黑猩猩搶走的小男孩如何在原始森林裡長大,並成為一個英雄的故事。這個代號意味著未來在緬甸進行的將是異常艱苦而漫長的原始叢林戰爭。
&ldo;人猿泰山&rdo;包括兩個規模宏大的戰略設想:
一、x軍(駐印軍)以收復緬甸北部為目的,與y軍(中國遠徵軍)收復怒江西岸的戰爭同時進行。最終全面收復緬甸。
二、隨著x軍推進,屆時將有一支龐大的築路兵團將一條柏油公路從印度的利多(ledo)一直修到緬甸的密支那,最後接上中國境內的滇緬公路。該公路全長七百英里,途徑許多高山大壑和原始森林。同時還將鋪設一條大口徑輸油管道從印度加爾各答直到中國昆明,預計總長度為兩千英里。
&ldo;人猿泰山&rdo;計劃的實現將打破日本對中國的全面封鎖,把中國大後方同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緊緊連線在一起。制定這個計劃的著眼點出於對戰爭還將持續五年以上這一基本戰略估計。
羅斯福總統親自批准了這個計劃。
一九四二年雨季過後,美國陸軍工兵部隊便陸續從本土抵達印度。這個部隊包括兩個(後增至五個)機械化工兵團和一個黑人工兵營,另外從蘭姆伽調來兩個中國工兵團協助。工程開始後,英國當局提供了大約三萬名印度民工參加施工。年底,築路大軍分段將公路從印度薩地亞向西緩緩推進,日進度約為四分之三英里。工程總指揮惠爾勒少將,副總指揮阿魯斯密準將,兩位將軍都是美國最優秀的公路工程師,他們親自參加了設計並指揮部隊施工。印緬邊境亙橫著重重疊疊的喜馬拉雅山脈和野人山,山大林密,溝壑縱橫,且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築路大軍花了半年時間才把公路修到利多邊境。
一九四三年雨季到來了。暴雨和洪水沖毀道路房屋,沖走施工材料和機器。各種熱帶蚊蟲、螞蟥和叢林疾病也乘隙而入,日益嚴重地威脅人們的生命。從利多進入緬甸,擔任掩護的前哨部隊幾乎天天都同日軍發生戰鬥,敵人還時常派出敢死隊穿過原始叢林,襲擊沒有武裝的築路隊伍,致使人們整天提心弔膽。一種畏難和死亡的氣息迅速在人群中蔓延開來。民工大量開小差,生病和裝病計程車兵迅速增多,上工的人數明顯減少。
工程進度幾乎陷於停頓。五月至八月,公路總共往前推進了七英里。
打仗和築路都是艱難的事業,而將打仗和築路同時進行更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它將極大地考驗人們的意志、信念和獻身精神。作為這場戰爭的總指揮官史迪威決心不屈不撓地把這項工程進行下去。他派人在邊境豎起一塊巨大的標語牌,牌上刷著一行醒目的油漆大字:
&ldo;wele to bura!&rdo;
(歡迎來緬甸!)
this road leads to tokyo!
(這條道路通往東京!)&rdo;
2
緬甸。新背洋。
新背洋是緬北群山夾峙中一塊小小的山谷平壩,呈長條狀,距邊境約七十公里。清澈的塔奈河好像一道護城壕從平壩邊緣緩緩流過。新背洋扼胡康河谷出口,為駐印軍入緬必經之地,由日軍增派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聯隊駐守。
十月二十日上午十一時,前哨戰在新背洋以西無名高地展開。新三十八師搜尋連行進途中與日軍一個大隊猝然遭遇,雙方立即搶佔有利地形,並同時向對方開火射擊。
按照以往的戰場經驗,日軍一個大隊(營)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