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1/5 頁)
這可是令世人震驚的訊息。
眾所周知淮王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也就是敏郡主。
也許是淮王怕將來得了天下也沒子嗣繼承他的皇位。還是要將皇位還給蘇家的旁支,覺得不忿,於是才如此低聲下氣地向朝廷乞降。但閔少頃想想,既然朝廷會這麼痛快的答應,說明朝廷也沒有底氣能贏下這場戰事。或者說,雙方都是想做暫時的休整。
各地的秋糧已經入庫,很快朝廷的糧缺也不會那般捉襟見肘,而關中的平叛也眼看進入尾聲,朝廷那邊需要時間來休整,把軍隊集合起來,再將邊關的大軍調回來,如此便可以跟淮王一戰。
而淮軍一直是在孤軍作戰,本來要響應他們的定王蜀王等藩王也一直沒有動靜,如果單靠淮王一家的兵馬,與朝廷分庭抗禮還有難度,淮王也需要再去跟這些盟友商議,得到他們的絕對支援。再加上敏郡主的安危,淮王也想暫時鳴金收兵。
更重要的,朝廷和淮王都在儘量爭取中立地區的秋糧,這才是一場戰事的基礎。
現如今的罷兵,僅僅是暫時的罷兵,醞釀暴風驟雨之前短暫的寧靜。
閔少頃還是會鬆口氣,畢竟徐州城暫時是安全了,豪門大戶也不用遷徙了,百姓可以繼續安居樂業,只是不知道淮軍的下一輪攻城會在何時展開?作為江北重鎮,閔少頃也知道徐州城不能倖免於戰禍。
馬峰來找到閔少頃,見面便迫不及待道:“請閔太守體諒城中的百姓,開啟城門,任其自由來去。”
閔少頃此時也沉默了,本來戰禍暫時免除,他也準備好讓城中百姓恢復以往的平靜生活,開城門與否,本是無須考慮的,但他也知道,一旦城門開了,就免不了有大戶甚至是普通百姓舉家遷離徐州城。
閔少頃態度也強硬了些許,道:“馬刺史,不是本官不想開城門,而是戰事尚未徹底解除,這城門開不得。”
“有何開不得,現下朝廷和淮王暫時休兵,若是朝廷再跟淮王因敏郡主一事結下什麼樑子,到時淮軍攻城將會更加激烈,那時的百姓還有活路可言?”馬峰話鋒一轉,“難道你想令閔氏一族就此不存於世?”
閔少頃再次沉默。
淮王提出休兵的條件就是敏郡主,也是淮地的世子,將來的淮地之主。
而敏郡主的重要性朝廷不會不知,現下朝廷說會將敏郡主歸還淮南,但絕不會這般輕易將狼崽送回狼群。一旦敏郡主有三長兩短,淮軍將會不顧一切地攻城,上下一心,報復起來的手段是很可怕的。到時城中守軍和百姓,包括閔氏家族都極有可能遭受到滅頂之災。
“容為兄再想想。”
閔少頃平日裡也算一個有勇有謀的文臣,節制兵權以來守城戰也打的很好,三千兵在八萬多淮軍面前依然守住了風雨飄搖的徐州城,他的命令也張弛有度,他的性格也很果斷。
但在關乎到城中百姓和家族興亡的事情上,他一再猶豫。
開城門,徐州將會成為一座死城,下次淮軍攻城將很難守住城池。不開,那百姓怨聲載道,自己很可能會將他們推上絕路。那可是還有他閔氏一族的族人。
忠義不能兩全。
就在閔少頃準備咬牙作出決定時。突然有兵士來報。朝廷派使節過來。
“使節?什麼使節?”馬峰氣勢洶洶道,“無論是誰,一概不見!”
馬峰知道此時朝廷派使節來一定是想讓閔少頃據城而守,這對閔少頃作出決定很不利。
那兵士遲疑道:“馬刺史,那人……在城外說,不見到太守就撞牆自殺,還說他是個大仙,撞死了會讓城中的百姓蒙難。他一命事小,城中百姓存亡事大。還說讓太守多作考慮。”
“好大的口氣!”馬峰怒道,“朝廷竟有這般無賴破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