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第1/2 頁)
看陳天華沒有弄明白自己所說的,陳克接著說道:「關於起義的事情,等我們這次大講座完成,大家積累了理論知識之後,再討論吧。如果是在大講座期間,滿心想著鼓動人起義,可就背離了大講座的初衷。」
「文青辦這大講座難道不是為了革命?」陳天華更奇怪了。
「革命是為了救人。把了這大講座,普及了知識,聽了這講座的人好歹也能有些收益。這本身就是社會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目的是推動國家的進步,這才是最終目的。透過這次大講座集結同志,是這次活動的目的。起義的事情根本不在考慮之內。」
看大家沒有異議,陳克宣佈散會。
接下來的一週,可以說是陳天華過的最有趣的一週。雖然心裡面有種種的疑問,但是日子很充實。周圍的所有人都沒有那麼多大道理,也沒有那麼多不滿。除了忙碌的工作還是忙碌的工作。
陳天華總算是明白為什麼黨內的同志們總要跟隨陳克了,陳克除了安排工作之外,一直在親自工作,而且總是挑最困難的工作。佈置會場的時候,陳克總是選擇抬桌子,凳子這些出力最大的事情。講座結束之後,杜正輝等外圍同志們還沉浸在課程的興奮當中,對課程內容進行討論的時候,第一個挽起袖子收拾會場的還是陳克。巡視會場,發現解決各種小問題的,依然是陳克。彷彿陳克到了哪裡,哪裡就會有工作。而陳克總是若無其事的把這些事情解決。整個大講座就這樣順暢的進行著。
白天忙完了,陳克晚上幾乎是通宵達旦的寫文稿,第二天早上,陳天華一醒來,整齊的文稿已經放在桌子上。陳克則和衣躺在旁邊的躺椅上睡覺。陳天華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文稿讀一下,有不懂的地方就和陳克討論,如果沒有別的問題,陳天華就修改文稿,把文稿改成普通百姓都能夠明白的文字。有爭論,卻沒有爭吵。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當面來談,不用藏著掖著。
不僅僅是一天兩天,在遊緱講課的這一週,陳克除了每天早晚各一次的洗浴之外,從未脫下衣服睡過一覺。
令陳天華更奇怪的是,同志們對此並不驚訝。因為他們同樣忙得四腳朝天,遊緱倒是提過要幫忙,但是陳克卻讓遊緱專心練習講課。只要抽出空閒來,陳克就會同何足道與周元曉一起來看遊緱備課。何足道針對聽不明白的東西提問,陳克對遊緱的講課舉止做出評價。周元曉雖然還是不愛說話,不過他偶爾也會提出些意見來。
華雄茂和齊會深每天忙忙碌碌,基本看不到他們。每次回來,不是帶了錢,就是扛著厚厚的《黃浦江評論》。齊會深聽到了一個詞,以身作則。這些人民黨的同志們就是以身作則,那些外圍幫忙的青年們一開始也在偷懶,但是很快就覺得不好意思。沒幾天,整個團隊的做事風氣起了很大變化。隨著講座一天天進行,大家不僅沒有懈怠,相反,倒是有些精神百倍的味道了。
看到這些的青年們可不少,主動要求加入的青年也開始出現了。
這真的是陳天華從未見過的事情,一個團隊和組織如此有生氣,如此有感染力。
直到講座第七天,有人來鬧場之前,陳天華甚至認為這次講座就會這樣平穩有序的進行下去。
第二十五章
公共講座在1905年的中國本來就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做學問是那些讀書人的事。現在的上海普通百姓也知道外國人也在做學問,比中國做的還要好些。無論如何,做學問和百姓沒啥關係。所以各處的海報與宣傳,還有刊登在上海報紙上的廣告,並不能讓百姓對學問有什麼特別的關愛。
上海這個地方的興起,除了作為通商港口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之外,城市的建設是遠遠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陳克一直不愛逛上海,1905年的上海,就是一個充滿了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