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2 頁)
[科幻探險] 《孤兒遠徵軍+孤兒的宿命(出書版)》作者:[美]羅伯特&iddot;位元納【完結】
《孤兒遠徵軍》
作者:羅伯特&iddot;位元納
前言 譯介
軍事科幻歷來是科幻中的一個重要門類,深受廣大科幻迷喜愛。本來戰爭就是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動力,以未來科技為物件的科幻小說中出現戰火硝煙,實在再正常不過。
但近年來,軍事科幻卻少有佳作。擺在我們案頭的諸多這類作品中,大多在科技方面著力過多,少見真正戰場上的血與火、悲壯與輝煌。也許未來的戰爭的確會變得越來越&ldo;乾淨&rdo;。按鈕一點,死亡發生在千萬裡之外。
這種發展是好是壞,我們自然沒有發言權。但在作品的表現上,未來戰爭確實少了過去戰爭文學的激情,變得冷冰冰的。而軍事文學之所以吸引讀者,正是由於這種激情。
這部《孤兒遠徵軍》,卻一反潮流,是一部真正表現戰爭中一線士兵血肉搏殺的作品。是一部&ldo;步兵小說&rdo;。
未來戰場上還會有真正的步兵嗎?作者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設定,充分肯定了未來步兵的作用。不錯,他們擁有現代步兵無法想像的武器,各種超級支援裝置,但在骨子裡,他們仍舊和他們的歷代前輩一樣,是一群&ldo;傻大兵&rdo;。在戰場上的恐懼、興奮、悲痛與喜悅,也與他們的前輩毫無區別。而最後的勝利,也要靠他們以自己的生命去換取。
從海因萊因的《星船傘兵》一炮走紅、於1959年獲得雨果獎以來,軍事題材的科幻小說就始終保持著一個重要特徵:以科幻之名探討時代變遷對人的戰爭本能和情感世界所產生的影響。《星船傘兵》中對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冷峻思考,其實正對映出美國冷戰時期的民眾心理。1974年,喬&iddot;霍爾德曼的《千年戰爭》摘取雨果獎,成為越戰之後軍事科幻小說中的扛鼎之作。《千年戰爭》中對戰爭的描寫失去了《星船傘兵》中那種莊嚴的頌歌色彩,與同一時期紅遍美國的反戰電影《現代啟示錄》不謀而合,霍爾德曼以批判的眼光描寫戰爭中包蘊的人性悲劇,反思戰爭對人性的摧殘。而2004年甫一出版即受到英語世界讀者熱烈追捧的《孤兒遠徵軍》(orphana‐‐直譯為《孤兒院》),則填補了&ldo;911&rdo;之後軍事科幻小說創作的空白。
對於中國科幻迷而言,《孤兒遠徵軍》的作者羅伯特&iddot;位元納(robert buettner)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在科羅拉多州長大的位元納閱歷豐富,上過軍事院校(曾在軍隊中任文職中尉),研修過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並取得博士學位(曾在德克薩斯和阿拉斯加勘探石油),此後還取得了法學博士學位(現為科羅拉多開業律師)。1994年,位元納突發異想,開始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文學創作,十年磨一劍,其處女作《孤兒遠徵軍》終於在2004年得以出版。
令作者本人大跌眼鏡的是,在歐美各大圖書網站的讀者薦書欄下,此書很快衝上了五星。也難怪,一部作者自己都認為在背景設定和寫作技巧兩方面並無創意的小說,一部模仿之作,何以能引發讀者如此激烈的閱讀反應?成功之後的位元納在網上公開表示:《孤兒遠徵軍》的故事構架借鑑了《星船傘兵》和《千年戰爭》,敘述方式仿效於塞林格的《麥田守望者》。此外,位元納還開列出一份作家名單,坦承自己從馬克&iddot;吐溫、史蒂芬&iddot;金、海明威等前輩和同行那裡汲取了不少經驗。2005年秋季,位元納再接再厲,出版了《孤兒遠徵軍》續集《孤兒的宿命》(orphan&r;sdesty),再次登上暢銷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