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1/5 頁)
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他自然不好再隱瞞下去。
“呀,失敬失敬!”李承訓連忙再次抱拳施禮,“當年令尊攜燕雲十八騎,橫掃突厥,威震塞外,使得匈奴莫敢侵我大唐邊疆。”
羅成尷尬地笑了笑,“家父一步錯,千古恨,不提也罷,如今大敵當前,咱們還是謀劃守山策略吧。”
第九十三章 再遇四鷹
所謂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李承訓聞言自然便不再此事上糾纏,他知道貞觀元年在幽州的那場變故,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史書載貞觀元年正月十七日,羅藝因與太宗有隙,擔心遭到報復,便假稱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勢佔據了豳州。太宗命令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率兵討伐羅藝。朝廷大軍還沒抵達,羅藝便被楊岌打敗。羅藝便拋棄妻子兒女,帶領數百名騎兵逃奔突厥,後來被左右殺死,首級送往京都。
這是史書中提到關於羅藝子女的隻言片語,可以肯定的是羅藝是有子女的,只是正史中並未有其姓名和事蹟的任何記載。網上所謂的“史籍記載,羅藝有子名成,事蹟不詳”之類的說法純粹是好事者杜撰出來的,以訛傳訛。
這歷史觀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因此當他聽說羅成二字時,吃了一驚,不過他很快便鎮定下來,細想這人十年來隱姓埋名,始終以面具示人,便不難發現其遊離於歷史與野史之間的奧秘了。
天下之事,捕風捉影多矣,因此羅成其人,或許有,或許沒有,至少是有些個端倪,因此後世才會有小說提及。而從另一個角度講,由於羅成始終隱居塞外,以白將軍之名行俠仗義,自然在朝堂上的皇帝和史官並不知道這個草莽英雄便是羅家罪臣之後。
所以說,作為野史,作為小說,我們不妨信其有,何樂而不為呢?
李承訓與羅成二人已然徹底敞開心扉,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知不覺時間匆匆而過,已經暢談了一個時辰。古時的一個時辰可是現代的兩個小時,要不是他們都身上有傷,怕是還要談下去。
從羅成的房間裡出來,李承訓興高采烈,信心滿滿,他的退敵之策經過了羅成的潤色,更趨完美,如不出意外,他將書寫以二百人戰退數萬大軍的輝煌戰史,不過這可能嗎?賈維不是木頭,也會臨機應變。
竇紅娘此時已回到這裡,正和阿大說著閒話,見李承訓紅光滿面,哈哈大笑地走出房門,雖然步履維艱,一搖三晃,但至少說明其心情很好,看來定是破敵有策了。
她忙上前扶住李承訓,又交代阿大細心照看白將軍,這才拉扯著他出了這個別院,誰知他們剛踏出門口,便撞到了一人。
“大哥,這小子還活著吧!”一位白色短打容行飄逸的男子開口說道。
“這小子那麼狡猾,能死才怪!”一位青衫女子,髮髻高挽,聲音中正渾圓,她隨後趨步趕到。
“我看他這次縱然沒死,也褪了層皮,看他這一身粽子皮!”一個身材不高,卻全身結實健壯的男人接話道,他手臂特別的粗大,微微泛著紅色。
還有一人也已走到李承訓面前,卻是並未開口,這人滿頭金髮,濃眉大眼,虎背熊腰,特別之處是肩頭一隻小巧金鷹,啾啾鳴叫。
這四人正是皇門四鷹,說話的分別是,傲天鷹保哲,出塞鷹曲新娣,鐵手鷹李魯勝,和金鱗鷹林有全。
李承訓呵呵一笑,他看看自己一身被綁的布條,雖然無憂充分考慮了天氣炎熱而採取了寬鬆的綁縛方法,但遠遠望去,還是顯得臃腫,對於出塞的粽子一說,頗有同感,“李無名見過四位哥哥!”見到這四人,可謂是他鄉遇故知,李承訓從心底裡往外的感到高興,甚至都有些眉飛色舞了,忙推脫紅娘的幫扶,躬身行禮。
“行了,我們可受不起!”傲天鷹保哲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