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1/5 頁)
了算。
那曼特勒臉色陰沉,又說了幾句,那翻譯轉譯說:“那曼將軍說,現在烏寨主已然死亡,無人能夠證明這大青山歸屬於耶律家,咱們就不要再說這些虛妄之言,不如按草原上的規矩辦。”
顯然,那曼特勒知道大青山比他剛剛奪下的堡壘值錢多了,其實他原本只想著奪了堡壘,搶了物資便走。畢竟大青山還有二當家劉豹和數百馬賊還在,若是當真動其手來,對方依據天險優勢,而他們這些慣於草原馳騁的騎兵,還真是奪不下來。
但沒想到耶律家的胃口很大,已然圍困了大青山,他們聽到這個訊息後,這才匆匆趕來。其實他們也非是要奪這大青山,畢竟他們習慣了在草原上游蕩,還真是不會守山,只想來分一杯羹,佔些便宜而已。
耶律風當然早就看破此節,見說問道:“好,草原上的規矩是實力為王,看來那曼將軍是認為你們紅刀頭有實力與耶律家叫板嗎?”
他語出不善,沒用突厥馬幫代指對方,而用了頗具鄙夷的“紅刀頭”蔑稱,來稱呼對方,這是在暗示他的立場,大青山毋庸置疑是耶律家的,耶律家並不懼怕任何勢力。
李承訓雖然從未參與過軍事談判,但是在現代時參與過幾次商務談判,其實無論是什麼性質的談判,都與買賣大白菜一樣,無非討價還價,而這期間的學問卻是豐富多彩的。
比如現在耶律風用的手段,便是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在利益上先下手為強,這樣經過一輪輪的討價還價,最後剩餘的依然是最豐。
那曼特勒聽翻譯轉譯以後,臉色一紅,但他本來臉色就黑,這紅不紅的並不明顯,又嘰裡咕嚕地說了幾句。
翻譯過來的大意是,草原上的規矩的確是勝者為王,但還有一個規矩便是在雙方旗鼓相當,相持不下之時,採用“見面分一半”的均分原則。大青山可以讓給耶律家,但耶律家必須要拿出一些實惠分給突厥馬幫,不然他那曼特勒好說話,他手下的兄弟們卻是不肯聽話了,那時若衝突起來,即便耶律家佔得上風,怕也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耶律風面上的笑容漸漸收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冷酷。那曼特勒的話,直接戳在了他的軟肋上。
目前的情勢是突厥馬賊有四百人之多,是耶律家的二倍,若是真交上手,還真是難說誰勝誰負,雖說耶律家的個個是精英,但畢竟馬賊人數多,正如那曼特勒所說,即便耶律家取勝,也會付出極其慘烈的代價。
軟肋便在這裡,紅刀頭的人無論死多少,都不要緊,他們可以隨時在草原上收編突厥人為伍,東突厥的人沒了,還有西突厥,而且他們是以馬上搶掠為生,人多搶官軍,人少搶大戶,總是可以生存下去,便如那蟑螂一般,想根除他們,很難。
而耶律家卻是完全不同,他們是為支撐他們龐大的商業帝國,才豢養武士以為保護,這些武士都是經過他們精心培育,且出自中原或者契丹民族的尋常百姓,每死一個人,不僅僅是戰鬥力的損失,更要付出許多安家費,這代價便是太大了。
耶律氏屬於契丹族,在其首領歸順唐朝後,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和賞識,契丹一族也徹底融入到中原文明之中。當然,在唐代末年,契丹貴族首領耶律阿保機乘機建立了與五代和北宋相始終的遼朝,這是後話。
兩相比較可以看出,雖然耶律家勢大,卻傷不起,而突厥馬賊力弱,卻悍不畏死,這便是雙方各自忌憚的地方。
見他們兩相顧忌,李承訓插話了,“那曼將軍此言差矣,大青山上的兄弟,都擁護耶律家族,而厭惡你們,你們有什麼資格來搶奪本屬於耶律家的東西?”
他表面上在幫著耶律風說話,實則是在刺激那曼特勒,設法激怒他,從而尋機制造矛盾,絕不能讓這兩大勢力達成共識,共同切了大青山這塊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