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產物,但是,任何一次突然襲擊的達成,都離不開遭受襲擊一方的麻痺、輕敵這個前提。正是由於對即將到來的危險失去警覺,對敵人的作戰準備視而不見,見而不疑,才使敵人順利地達成了突然性。由此看來,欲達成戰役、戰鬥乃至戰略上的突然性,就必須重視以各種方法麻痺對方。以麻痺敵人為目的的懈敵示形方法主要有三種:
示拙。即故意裝出愚笨無能、軟弱無力的樣子,叫敵人看不起自己,疏忽懈怠,然後伺機制敵於死命。示拙,亦即《孫子兵法》上說的&ldo;能而示之不能&rdo;。《三十六計》上的假痴不癲一款,也是一種麻痺敵人、待機而動的策略。古人運用此法者頗多。一般都是在不利於己的形勢下,大智若愚,以退求進,後發制人。例如,三國時魏曹芳登基以後,司馬懿做了太傅,實際兵權落入大將軍曹爽手中。司馬懿為奪回兵權,便稱病在家,裝成衰老病重的樣子,麻痺曹爽。待曹爽對其放鬆警惕以後,司馬懿乘曹爽隨魏主曹芳外出狩獵之機,舉行兵變,奪回了兵權,為日後司馬氏篡魏鋪平了道路。又如,西晉未,羯族人石勒佔據黃河以北許多州郡以後,進而想鯨吞割據幽州的王浚。他抓住王浚希望四海歸附,急於自立為王的心理,表示忠心歸順王浚。當王浚派使臣答謝他時,他將精兵調出城外,只留下老弱殘兵、破甲瘦馬,以示自己實力弱小。並把王浚所贈的拂塵供在客廳,一日三拜,以表示自己的歸附之心。他還寫信給王浚的親信使臣,請其勸王浚封自己為幷州牧、廣平公,表示他胸無大志、別無他求。石勒示拙的這幾招完全矇騙了王浚,使王浚把身邊的這隻老虎當成了&ldo;綿羊&rdo;。後來,石勒趁幽州發生水災、民怨沸騰之際,親率精兵攻打王浚時,王浚還以為是為其登基壯威。直到石勒領兵包圍了宮室之後,王浚才知中了石勒示拙之計。兩軍相對,故意擺出拙劣、蹩腳的陣勢,顯示自己不會用兵,從而驕敵心,懈敵志,也是戰術上常用的示拙方法。示拙是為了積蓄力量,等待時機,麻痺敵人,創造戰機。因此,不能不看情況,不計條件,一味示拙,甚至為拙而拙。
假死。假死復活是欺騙敵人的手段之一,運用得當,確能收到奇效。日俄戰爭時期的旅順爭奪戰中,曾出現過這樣一個戰鬥場面:日軍為攻佔東雞冠山北堡壘,先後對在堡壘內頑強堅守的俄軍發動了數十次猛烈攻擊,戰鬥異常激烈。一天,日軍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投入強大攻擊力量,再次向俄軍發動猛攻。開始,日軍遭到了象往常一樣的頑強抵抗,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然而,隨著攻擊的深入,日軍出現了轉機,防守的俄軍陣地上,抵抗逐漸軟弱,槍聲慢慢稀疏下來,最後停止了射擊。久攻不下的日軍見此情景,以為俄軍被全部殲滅了,數千名士兵毫無防範地蜂湧而上,爭先佔領最高峰。就在此時,俄軍堡壘內突然槍聲大作,日軍被來自四面八方的交叉火力打得措手不及,死傷慘重,敗下陣來。原來,俄軍停止射擊是有意以假死吸引日軍衝鋒,然後近距離殲滅日軍有生力量。
利用假死或假降麻痺對手,一般是處於劣勢情況下或危急關頭運用的一種示形方法。其運用之妙,一是假死要死得合乎情理。時機不當,裝得不象,就會被對手識破。二是復活要適時、突然。假死是為了麻痺敵人,創造戰機,復活意在殲滅敵人。錯過時機,動作遲緩,就降低了復活的意義。此外,我以死詐敵,也要防止敵以死騙我。我軍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天,擔任坂涼公路控制任務的某部七連,發現八名越軍正向他們控制的公路走來。當敵人走進我火力圈時,七連用越語大聲喊話,開展政治攻勢。八名越軍向四周探視了一下,自知寡不敵眾,便放下了武器,並按照
&ldo;離開武器,向前走二百米,舉手站立&rdo;的口令照辦了。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