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第1/2 頁)
曾曉村當然也不是吃素的,他想,既然你要逼死我,我也不管你的情面了!
馬會的大股東及部分來自各界的董事,向葡國及澳門政府施加壓力,如果不能衛星轉播,馬會就會夭折,系列投資就會爛尾,對馬會和澳門都不利。
同時,還有神秘的「第三者」向葡國政府、澳門立法會遊說,要求澳府當局遵循國際慣例,以維護澳門居民的健康為己任,禁止或限制在電視上播放菸酒類廣告。
他們的策略迎合了澳府部分議員和官員的想法。原因是原先政府一手創辦和管理電視臺,節目粗劣的令人不堪入目。後來何鴻偕香港亞視老闆邱德根參與管理電視臺中文臺(註:1988年底邱德根被迫出售亞視股權,新股東為鄭裕彤、林伯欣、何鴻等,香港亞視仍是澳視的大股東之一),澳門電視節目水平大有提高。
官督民辦的新貌與純粹官辦的舊貌形成鮮明對比,令政府官員臉上無光。現在何鴻刁難政府看好的馬會,這些官員正好藉機向何鴻還以顏色。
1989年7月7日,澳門立法會以6票對5票,3票棄權透過法案,即時禁止香菸和限制酒類廣告出現在電視上。這一法例,將使電視臺的廣告收入減少30。雖然澳門政府出售電視臺部分股權後,仍然是電視臺的大股東之一,但與馬會給澳門帶來的利益相比,來自電視臺的收益微乎其微。
何鴻捱了一悶棍始明白,不可與政府對著幹:馬會是政府的新寵,澳督都答應出任馬會的名譽主席。過去何鴻口口聲聲說盡心盡力為了澳門的繁榮,現在臺灣商人攜巨資來澳投資,繁榮澳門,卻去封殺,豈不是太愚蠢了?
對馬會與電視臺的談判,何鴻不再設定障礙。因為條例是死的,執行是活的,何鴻從長計議,準備在適當的時候,與有關官員商談放寬對廣告業的限制。
第四部分接手馬會 一統江山歸賭王(1)
馬會因一筆債務被法院強制停賽,澳門政府多方調解也挽回不了馬會破產的厄運。誰來接手這個爛攤子呢?惟有賭王。何鴻再次以救星面貌出現,接辦賽馬。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賭王展開了一系列收購行動,澳門賽狗會、回力球場、凱悅酒店及賭場等全部歸於賭王旗下。
命途多舛的澳門賽馬
澳門的賽馬事業,真可謂命途多舛、一波三折。在澳門歷史上,賽馬活動一開一停,這已是第三次。
第一次賽馬在1842年秋。當時香港的英國人為慶賀割讓香港的輝煌勝利,決定移地澳門賽馬。賽馬不在香港舉行有這幾方面原因:
首先澳門已有臨時跑馬場,香港山多坡陡,沒有現存的平坦之地可供跑馬;其次,澳門開埠已有近300年歷史,是個繁華的小商埠;再次,澳門有一些馬匹和騎師,英人和葡人可以對賽。
香港總督缽甸乍在英軍頭領和洋行英商的簇擁下,分乘軍艦和商船,浩浩蕩蕩航抵澳門,同去的還有馬匹、騎師及其他英人。澳門的跑馬場利用荷蘭花園未修成的草地(即今日的利宵球場),賽事分跑馬及馬術兩種,沒有與博彩掛鉤,是純粹意義的娛樂活動。
澳門賽馬,遠不可與後來的香港、上海賽馬相比,但意義重大,它是遠東西洋賽馬發源地。
1844年英國人在香港黃泥涌修建跑馬地,次年便有人在臨時的跑馬地策馬賓士,香港人也正是這一年停止移地澳門賽馬。1848年快活谷建成較正規的賽馬場,正式舉辦了賽馬活動。到1884年香港成立永久性的馬會,並對賽馬場進行幾次大規模的重修。
澳門賽馬只進行了3年便停賽。
第二次始於1924年,由「澳門萬國賽馬體育會」開辦,地點也在黑沙環的海灘地,賽事也比較熱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外國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