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第1/2 頁)
在這股弄得人心惶惶的遷冊、走資的浪潮中,一些本來屬於正常的海外擴張、跨國投資,也被人們強加了特殊政治含義,認為他們是對香港的未來缺乏信心而遷冊、走資。
這些富豪把大筆的錢弄到海外去收購資產,是經濟意義上的「投資」,還是政治意義的「走資」,在當時是一個極其混亂的概念。有的人明明是投資,卻被人強指為「走資」;有的人明明是出於政治考慮的轉移資產,自己卻信誓旦旦是「投資」。
有人兼程趕科考,有人漏夜回故里。作為自由港的香港,資金流進流出乃正常現象。即使某一時期,流出大於流入,也不必過慮。事實上,在臨近回歸的那幾年,大量的外資湧入香港。而那些曾經作過大規模的海外投資的香港富豪,早把境外投資的重點放在中國內地。
何鴻不是最早向加拿大投資的香港富豪。
加拿大政府把握了香港「海外走資熱」(或投資熱)的絕好機遇,提供種種優惠吸引資金和人才。在何鴻行動之前,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等大富豪已經在加國搞得轟轟烈烈。
1988年,何鴻投資加拿大國際善美電腦公司。當時香港富豪鮮有投資新興產業的,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知識,沒有經營經驗。何鴻當然也是門外漢,但何鴻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把善美作為一個跨國投資的跳板。
善美的創始人是華人丁謂。丁謂出生上海,後移民加拿大,在加國念書並迷上電腦。1981年丁謂白手起家創辦善美電腦。80年代中期,中國內地電腦業還處起步階段。丁謂利用技術上的優勢,與深圳電子公司簽訂了2.7億人民幣元的研發合同,以幫助深圳電子逐步製造微型電腦(實際上是進口晶片組裝)。
丁謂野心勃勃,一心想在西方「建立東方式商業帝國」,即像日本三菱集團那樣,集製造業、資源業、貿易、銀行與保險為一體,互相配搭支援。
丁謂的夢想很合何鴻的大胃口。何鴻參股之後,在短短11個月內展開了四次收購。其中最大一次收購是斥資3億元收購美國勝家衣車公司。第一次收購是買下美國新澤西州的naurs連鎖銷售網。
這家連鎖公司並不銷售電腦產品,何鴻也不打算讓它做電腦銷售商。因為善美電腦與深圳電子的合作協議有這麼一項:合作設計和生產電視機和錄影機等電子產品。何鴻想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力生產電子產品,再打上「勝家」的牌子,最後拿到naurs的連鎖網銷售。另外,勝家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也有銷售網,該網路除了銷售國際知名品牌勝家衣車外,也可為善美銷售各類電子產品。
善美的第三第四項收購,是收購加拿大兩家資料分析公司。
何鴻出任善美電腦副主席,以及「善美遠東」公司主席。由於何鴻的影響,「善美環球」在香港上市時狠狠火了一把。
現在的善美怎樣了呢?
我們沒有看到三菱集團式的「東方式商業帝國」——善美屹立在北美。近兩年,香港電腦網路股票一枝獨秀,在活躍的此類上市公司中,我們看不到善美環球的身影。同時,我們也沒有看到善美的合資公司深圳電子成為中國的產業巨人,中國的電腦巨人是北京的聯想、方正、長城等;中國的電視機巨頭深圳只有一家「康佳」。
美國的勝家本來就是衣車品牌,利用這個品牌去賣電子產品,合適嗎?這就像美國的可口可樂是飲料品牌,你能打上這個品牌去賣剃鬚刀和襪子嗎?
何鴻沒有玉成丁謂實現「霸王夢」,那麼何鴻也就不可能得到多大的回報。
第四部分涉足商場 長袖善舞風頭勁(4)
他在海外還擁有大批物業,如擁有澳洲柏斯市一座商業大廈的75權益,年租收入200萬澳元;擁有加拿大溫哥華的兩間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