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李絳堅持認為:河北與早先的劉闢、李錡不同,數鎮內則膠固,外則勢廣,本質上都是想永保世襲,因而在這一點上更能形成統一聯盟。朝中急躁之人勸圖河北,實在是因前日之成功沖昏了頭腦,絕非深謀遠慮之言。
天子心裡很窩囊:&ldo;照你這麼說,眼看幽州劉濟、魏博田季安亦有病朝夕不保,若一旦物故,豈非也要像成德一樣付授其子,如此天下何時可平?!&rdo;
&ldo;陛下,&rdo;李絳語重心長:&ldo;太平之業,非一朝一夕所能致,請陛下三思。&rdo;
憲宗還是心有未甘,遲遲沒有下達對王承宗的處理意見。
事有湊巧,就在這時,從淮西鎮傳來的訊息說:淮西節度使吳少誠病重,可能拖不了多久了。李絳一聽,計上心來。
淮西節度使治蔡州,即現在的河南汝州,轄申、光、蔡諸州,故又稱&ldo;蔡&rdo;或&ldo;申蔡&rdo;。在它的西面,南出襄州(湖北襄陽),北逼洛陽;東面,南跨淮水,北臨汴州(河南開封),可以截斷漢水、運河交通,地位十分重要。自德宗時的李希烈樹起反旗之後,一直成為中央政府的心腹大患。興元元年(公元784年)德宗《罪己詔》頒布後,王武俊、田悅、李納皆去王號,惟李希烈反稱皇帝,國號大楚,兩年後的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四月,其部將陳仙奇毒殺李希烈,被命為淮西節度使。七月,淮西將領吳少誠殺陳仙奇,自為留後,從此獨霸淮西將近二十年。
淮西雖然地位重要,對朝廷有很大的威脅,但它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這就是它地處中原的腹地,面積狹小,四周全是忠於朝廷的勢力,在一般情況下,常常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從當年的李希烈之叛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李希烈在公元784年謀反時,他與河北的叛亂同夥很難作出任何戰略上的協調,而且立即就引起了鄰近地區軍事力量和中央軍隊的包圍,只是因為當時河北事重而讓他鑽了空子,佔據了從漢水到汴渠的一大片領土,切斷了南方的供應路線,才得以苟延殘喘。
李絳正是看到了這點,所以在得知吳少誠病重的訊息後,立即給皇上秘密上了一本,建議放棄對王承宗用兵的計劃,轉向淮西。
這個計劃極富戰略眼光,如果能被皇上採納的話,元和時代的成功或許可能要提早不少年。但是,好急的憲宗和心懷他意的吐谷承璀還是將整個有利的形勢打亂了。
王承宗久不見朝廷表態,有些惶恐,趕緊上了好幾份表狀解釋自命留後的原因。既然如此,皇上在八月份派京兆少尹裴武赴恆州宣慰。九月初一,裴武回朝復命,報告說:王承宗&ldo;受詔甚恭&rdo;。憲宗聽報,便堅持按己願辦事,在任命王承宗為節度使的同時,將德、棣二州從成德鎮劃出,成立保信軍,以王承宗女婿薛昌朝為節度使。但魏博的田季安不願意朝廷就此開分割河北諸鎮的先例,派人到承宗那裡從中挑唆,王承宗遂派人在朝廷使節到達之前將薛昌朝囚禁了起來,想讓朝命空懸。
這顯然是對天子的挑釁,皇上命人曉諭承宗放回昌朝,但承宗拒不應命。十月份,憲宗不顧朝臣的強烈反對,以吐突承璀為統帥領神策軍討伐成德。同時詔命恆州四周各鎮進兵徵討。
皇上開始任命承璀為&ldo;左右神策、河中河陽浙西宣歙等道行營兵馬使、招討處置等使&rdo;,白居易首先上表稱以宦官領兵萬萬不行,朝中諫官、御史也一致反對,可憲宗不聽。第二天,數十位大臣又在延英殿力爭,皇上這才不得已,削承璀&ldo;四道兵馬使&rdo;銜,改處置等使為宣慰使,換湯不換藥,承璀還是實際上的統帥。
皇上想不通,老覺得繞不過這個彎來,他對李絳說:
&ldo;卿等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