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女生小說 > 春秋大義2:隱公元年 > 第92頁

第92頁(第1/2 頁)

目錄
最新女生小說小說: 種藥小仙的現代擺爛日常反派畫風突變後,男主人設也歪了殭屍:開局神格面具鹹魚吃瓜被讀心,全宗門都殺瘋了星穹鐵道:我生命星神,調教眾生重回議親前,扶草包夫婿直上青雲婚姻陰謀火影:宇智波家的六眼穿成炮灰後每天都在苟活絕色毒妃:廢材紈絝九小姐我不是信徒開局無限餘額:神秘千金她美又颯無厘頭社恐的每一天天命雙生之神妃傳綜影視:攻略之旅赫敏和她的傲羅教授穿成土匪?那就造反當皇帝!食在大宋:我的系統通山海山河獻穿成惡毒郡主,她虐渣打臉還很萌

《荀子》曾經讚賞這種君子協定的精神,說:做事不踏實的人總是誇誇其談,不守信用的人總是言之鑿鑿,所以《春秋》讚美胥命,《詩經》反對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的會盟。826總之,做人縱然不能「先行其言」,827至少也要言而有信。

公羊家這種對「古者不盟,結言而退」的深情緬懷很容易打動一些人的良善之心,引得他們奔走呼籲以道德建設來恢復上古的君子之風。但善良的心願和正義的目的往往達不到其最初的目標,甚至還有可能適得其反,再者,公羊學家顯然沒學過現代社會學,因而在此完全忽略了儀式的重要社會功能(而儒家本來是十分強調儀式手段的,我在《春秋大義》裡有過詳論),又希望著把小社會的道德倫理推廣到大社會來,這種努力註定得不到什麼結果。這個問題等稍後再談,現在該來看看《榖梁傳》對這同一段經文的講解。

(七)榖梁經解: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1.稱謂之辨

《春秋》: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眛。

《榖梁傳》:

及者何?內為志焉爾。

儀,字也。父,猶傅也,男子之美稱也。

其不言邾子何也?邾之上古微,未爵命於周也。

不日,其盟渝也。

眛,地名也。

【譯文】

問:「及」是什麼意思?

答:用「及」字是表示這次會盟出自魯國的意思。

儀,是邾儀父的字,父,就是傅,是男子的美稱。

問:《春秋》為什麼對邾儀父稱字而不稱邾子呢?

答:因為邾國以前地位低微,邾國的國君也沒有被周天子封爵。

對這次會盟的時間只記載月份而不記載具體日期,這是因為這次會盟後來不算數了。眜,是地名。

《榖梁傳》的釋經和《公羊傳》略有不同,榖梁學家們的努力又加大了這種不同。

一開始,正如《公羊傳》盯住了這個「及」字,《榖梁傳》也從這裡入手,但著眼點在於義例,而非《公羊傳》的文字考據。《榖梁傳》的意思是:魯隱公及邾儀父盟於眜,在這句話裡,連詞用的是「及」,表明會盟是魯隱公發起的。——這個解釋很難讓人看得明白,的確,魯隱公及邾儀父,邾儀父及魯隱公,這有什麼不同嗎?

按唐代學者楊士勛的推論,如果會盟是邾儀父發起的,按《春秋》筆法就應該寫作「公會邾儀父盟於眜」。楊從《春秋》和《榖梁傳》裡前前後後尋找例證,以證明「及」和「會」的區別。總之,按《榖梁傳》的說法,對會盟的記載如果用「及」,表示的是「內為志」,即「事情是出自我們魯國的意思」;如果用「會」,表示的則是「外為主」,即「這是人家的意思」。因為《春秋》是魯國本位的,所以凡說魯國可以說「內」,說外國則說「外」,我國和外國,一個簡單的二分法。828

接下來《榖梁傳》解釋「邾儀父」的稱字問題,也和《公羊傳》不同。《公羊傳》是說「儀父」是字,而《榖梁傳》卻只說「儀」是字,而「父」是「傅」,是男子的美稱。

如果按上文講到的楊寬對周人起名起字的規矩,說「父」是「男子的美稱」顯然不錯,但這個「男子的美稱」是要放在字裡的。如果《榖梁傳》說的是「父,猶甫(而不是傅)也,男子之美稱也」,就很容易理解,可偏偏說「傅」,更有甚者,範寧的注釋說「傅」就是「師傅」,這就更加讓人費解了。

所謂「師傅」,當初周天子身邊最高位置的元老大官是謂「三公」,即太師、太保、太傅,什麼人來作三公呢,據《大戴禮記》的說法,周成王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姜太公為太師,都是一級

目錄
穿越嫡女之人民教師奇蹟!重回83:我的指引有點強撿到一隻招財貓繫結生娃系統後子孫滿堂[綜]家有廢柴初長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