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第1/3 頁)
照這個價錢我倒想訂個合同,為你提供許多那樣的夜晚,他說。
太晚了,馬丁搖搖頭,對於我來說那是唯一的一夜。那天晚上我簡直就是在天堂裡。我知道那對於你們是家常便飯,可對我卻大不相同。我以後再也不會生活在那樣的高度了,我跟哲學分手了;關於哲學的話我一個字也不想聽了。
這可是我平生憑哲學謙到的第一筆錢,克瑞斯走到門口,站住了,說,可是市場又垮掉了。
有一天莫爾斯太太在街上開車路過馬丁身邊,向他點了點頭,微笑了一下;馬丁也脫帽,微笑作答。此事對他毫無影響,要是在一個月以前他一定會生氣,好奇,而且會揣測她的心理狀態;可現在事情一過他便不再想,轉瞬便忘,就像路過中央銀行大樓或是市政廳便立即忘記一樣。可不好理解的是:他的思維仍然活躍,總繞著一個圓圈轉來轉去;圓圈的中心是作品早已完成;那念頭像一大堆永不死亡的蛆蟲咬齧著他的腦子,早上把他咬醒,晚上咬齧他的夢。周圍生活裡每一件進入他感官的事物都立即和作品早已完成聯絡了起來。他沿著冷酷無情的邏輯推論下去,結論是他自己已無足輕重,什麼也不是。流氓馬&iddot;伊甸和水手馬&iddot;伊甸是真實的,那就是他。可那著名的作家馬丁&iddot;伊甸卻是從群氓心理產生的一團迷霧,是由群氓心理硬塞進流氓和水手馬&iddot;伊甸的臭皮囊裡去的。那騙不了他,他並不是群紙獻牲膜拜的那個太陽神話。他有自知之明。
他測覽雜誌上有關自己的文章,細讀上面發表的關於他的描寫,始終覺得無法把那些描繪跟自己對上號。他確實是那個曾經生活過、歡樂過、戀愛過的人;那個隨遇而安。寬容生活裡的弱點的人;他確實在水手艙當過水手,曾在異國他鄉漂泊,曾在打架的日子裡帶領過自己一幫人;他最初見到免費圖書館書架上那千千萬萬的藏書時確實曾目瞪口呆;以後又在書城之中鑽研出了門道,掌握了書本;他確實曾經點著燈熬夜讀書,帶著鐵刺睡覺,也寫過好幾本書。但有一樁本領他卻沒有:他沒有所有的群氓都想填塞的那麼個碩大無朋的胃。
不過,雜誌上有些東西也令他覺得好玩。所有的雜誌都在爭奪他。《華倫月刊》向他的訂戶宣傳它總在發現新作家;別的且不說,馬丁&iddot;伊甸就是他們向讀者大眾推薦的。《白鼠》雜誌宣稱馬丁&iddot;伊甸是他們發現的;發表同樣訊息的還有《北方評論》和《麥金託什雜誌》,可他們卻叫《環球》打啞了,《環球》勝利地提出了埋藏在他們的文獻中那份被竄改得面目全非的《海上抒情詩》;逃掉了債務又轉世還魂的《青年與時代》提出了馬丁一篇更早的作品,那東西除了農民的孩子之外再也沒有人讀。《跨越大陸》發表了一篇振振有辭的莊嚴宣告,說他們是如何物色到馬丁&iddot;伊甸的,《大黃蜂》卻展示了他們出版的《仙女與珍珠》,進行了激烈的反駁。在這一片吵嚷聲中欣格垂、達思利公司那溫和的宣告被淹沒了,何況欣格垂出版社沒有雜誌,無法發表更為響亮的宣告。
報紙計算著馬丁的版稅收入。某幾家雜誌給他的豪華稿酬不知道怎麼洩露了出去,於是奧克蘭的牧師們便來對他作友誼拜訪;職業性的求助信也充斥了他的信箱。而比這一切更糟的則是女人。他的照片廣泛發表,於是有了專門的作家拿他那曬黑了的結實的面龐、上面的傷疤、健壯的肩頭、沉靜清澈的眼光、苦行僧式的凹陷的面頰大做文章。這讓他想起了自己少年時代的野性,不禁微笑了。他在自己交往的婦女中不時發現有人打量他,品評他,垂青於他。他暗暗好笑,想起了布里森登的警告,笑得更有趣了。女人是無法毀掉他的,這可以肯定,他早已過了那樣的年齡。
有一回他送麗齊去夜校。麗齊看見一位穿著華麗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