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第1/2 頁)
比如襄州新傳來的訊息。盛柯也反了!而楚秀大意,竟然被人設計,已然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原來,之前盛柯密信曾急報與楚秀,只說是湘州異常,襄州諸人全無主意,約楚秀速到襄州商議。卻不想,他竟然早就被湘王策反,楚秀帶三萬軍馬進城,盛柯擺酒接風,只說一起商議對付湘王的辦法,然而,酒裡卻放了七步倒。
之前,襄州如湘州一般封城,訊息傳不出來,而今,湘王既然舉了反旗,楚秀的頭顱就被掛在襄州城頭,他帶去的三萬軍馬也被吃了乾淨。
有人馬後炮地責難,說襄州與湘州比鄰,從來就是唇齒相依,既然早就知道湘王有反意,怎可大意輕忽,輕易去相信襄州盛柯那狼子野心?
只是,此時多說何益?盛柯從來就是謹小慎微的模樣,誰能料到他也有叛逆的勇氣呢?就是楚尋風一直在湘州,不是也始終未曾發現湘王與盛柯之間的異樣嗎?而湘王叛逆之後,楚尋風竟然杳然無蹤,湘王與楚家軍都各自在尋找,可是此人竟像是插翅飛去了,一點線索全無,亦讓人十分地憂心。
只因出師不利,戰事未起先折了楚家軍的大將楚秀,所以一時間真的是軍心不穩,士氣低迷。貴南的守將焦浩然守成有餘,領軍出戰的能力卻略嫌不足。夕月便人人自危起來,都在憂心襄州與貴南之戰。
在這一觸即發的戰爭中,人們也都是在等,等:新皇之怒,等新皇殺了妖妃,然後名正言順地出兵,伐逆!
然,劉旭卻昭告天下:四弟年少,恐為別有用心之人蠱惑,而樂太妃娘娘年事已高,已是不堪憂念之情……朕惟願,四弟早日幡然悔悟,為兄向天下人諾,絕不傷害手足性命。
天子諾,絕不傷手足性命。
以天下為局,全自己仁君之念?有些老將暗自嘆息,這恐非吉兆,若無異數,恐怕此一諾,便是湘王的保命之符,讓那沙場徵戰的將士們又當如何是好呢?!
滿心懊惱,只能觀望著樂太妃是否會投誠勸降湘王的朝臣們,卻在翌日得知:樂妃昨夜接到詔書之後,在宮中服毒身亡。
這豈不是現成的話柄?!樂太妃如何能死?!
喬安白立刻就闖了瓊華殿,直直指著劉旭的鼻子質問:&ldo;皇上啊,樂太妃想死便能死?難不成,宮中的奴才都是死人,都是叛黨不成?!啊?!&rdo;
劉旭更覺得窩囊,他怎麼能想到樂太妃會死?!他本來以為自己厚待樂太妃,留一念之仁義,而螻蟻尚且偷生,樂太妃在自己的寬容中,怎就捨得去死呢?何況,因劉暝早就警示過自己,所以二人早在宮中安排了一幫心腹,日夜不休地守著樂太妃。樂太妃之前的奴婢,也早已在軟禁之日起,換了個馨盡。
那麼,樂太妃又何來地機會尋死呢?
而今,瓊華殿跪倒的一干眾人,實在無從解釋樂太妃所服用的毒,從何而來。
所以,一如當初太后中毒,這又是一樁懸案。
當年先皇抱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執念,頗是處理了一干宮人的。
而今,怎麼宮中還有逆黨不成?!
查!再掘地三尺地查!
可還是來不及了。
江湖上立時便傳言四起,說:湘王本來驍勇善戰,醇厚孝道,新皇卻軟禁樂妃。而今太皇已死,湘王本是無奈生生被逼而反,如今更又逼死樂妃……
萬般無奈之下,朝廷便藉此公佈了當時皇后被下藥的真相。雖然,如今多事之秋,絕不是為魏國公,為昭妃,為二皇子平凡的大好時機。
庶人二王爺,就在這倉促之中,被從重露宮迎回自己的行宮。
劉旭親自迎在宮門外,他含著淚向著劉暘作了個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