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說不說?!大爺,你倒是問啊!(第1/2 頁)
犍為太守張伯約年近五旬,精神狀態不太好。
劉據見到他時,還以為他正在生病。
見過禮,又引見各個官員之後,劉據把張伯約單獨叫到後堂,詢問起夜郎王的事。
提到夜郎王,張伯約好一通的長吁短嘆。
“殿下有所不知,老臣這個太守……不好當啊!”
詳細詢問之下,他才得知,自從益州郡出事之後,他就沒睡過一天安生覺,一直提心吊膽,生怕有一天也被人堵在太守府裡殺了。
“楊洵與老臣也算舊交,沒想到……”
張伯約不停地搖頭嘆氣。
同為一郡太守,心有慼慼焉也算正常。
“太守大人,夜郎王可有特別嗜好嗎?”
“特別嗜好……?老臣不曾聽聞,也不好過問。老臣這個官……快做不下去了!”
張伯約開啟了吐槽模式。
事實上,他的境遇和益州太守楊洵的確有相似之處。
武帝設立西南諸郡之後,只有夜郎王多同和滇王當羌授予王印,繼續掌管屬地百姓。
如此一來問題就出現了,一郡太守和持有王印的頭人,應該聽誰的呢?
最初的時候彼此還有一些默契,涉及具體民政問題,由太守交代給王,再由王往下安排。
可是時間一長,王安排下去的事往往不止於太守交代的事項,更多的是王自己的想法。
久而久之,太守慢慢地就被架空了,變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殼子。
到後來甚至連太守府的衙差都不聽太守的話了,轉而投向了王。
夜郎王整天想著怎麼生兒子,分不出精力來參與他的政務,所以張伯約的情況比益州郡的楊洵要好上很多。
即使如此,很多人對他還是陽奉陰違,政事基本推行不下去。
劉據聽他抱怨完,多半還是能理解的。畢竟山高路遠,真真切切的就是天高皇帝遠。
如果沒有點決斷精神,事事都要向上請示的話,他這個太守的確沒法當。
畢竟象文翁那樣的人千百年也出不來一個。
“太守大人可否接到過幼童受害的刑案?”
張伯約搖頭道,“沒有。”
劉據把武陽縣發生的殘害幼童案講了一遍,當他說到把人犯和那個候任縣令一併帶過來時,張伯約忙道,“那亞齊為夜郎王義子,此事最好先徵詢夜郎王。”
劉據道,“我已派人去追他,估計此時已在來此路上。”
夜郎王的確來得比較快,劉據到達後不到兩個時辰,他便攜帶四位愛妾來了。
張伯約親自把他迎入府中,按夜郎王的要求,特意為四位王妃準備安靜的住所。按老頭兒的說法,要給她們安胎。
“殿下急追小王回見,所為何事啊?”
劉據對他這種想兒子想得走火入魔的狀態頗為不解,但也不便多問,提起武陽縣幼童案,這位夜郎王仍然一問三不知。
“王爺可知亞齊嗎?”
劉據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認為,老頭子在和他打馬虎眼,裝糊塗!
“噢……亞齊是小王義子,殿下也識得他嗎?”
劉據道,“本宮也是不久前見過他一面。既然王爺不知道武陽幼童案,亞齊也沒有正式上任,便在太守府審理此案如何?”
夜郎王擺手道,“此事與小王無關,太守大人做主就是。”
張伯約忙道,“王爺過謙了,應由王爺主審才是。”
夜郎王渾濁的雙眼轉了幾轉,“也好!那就由小王來審一審吧。”
稍做休息之後,太守府在幕色中升堂審案。
劉據做為天家使者,身份尊貴,坐在主位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