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一條活路(第1/2 頁)
正因如此,父母一年忙到頭,卻沒任何積蓄,還經常跟地主家賒欠糧食,不然根本不夠吃。
後面遇到饑荒,他們家就徹底崩潰了,扛不住自然天災,四處逃荒。
一旦逃荒,那麼多的逃荒農民就隨時成為揭竿而起的推翻朝廷的巨大力量。
想到此處,朱元璋內心也極為震撼,如此年紀,卻能深刻認識到那麼深刻的社會問題。
“那你覺得該怎麼處理?”朱元璋鄭重問道。
朱波說道:“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
朱元璋疑惑道。
朱波點點頭道:“就是說,以後賦稅繳納方式,不再以人口為繳納基礎,而是按照田地多少繳納。”
“若是繼續按照人口多少繳納方式,那麼就算朝廷如何減輕賦稅,可是最終得到實惠的還是地主階層,百姓根本拿不到多少實惠的東西。”
“人口賦稅不算少,對窮人而言壓力卻很大,但是就算減少人口賦稅,窮人也無非是有一年好日子過而已。但是朝廷不可能每年都減少賦稅,那麼朝廷也沒法維繫如此巨大的開銷。”
“要是按照田土多少來交稅,那麼農民則基本不用繳納賦稅,但是地主卻需要繳納大量的賦稅,如此一來,國家的負擔全都壓在地主階層,農民因為不用繳納人口稅,負擔肯定大大減少,才能安居樂業。”
朱元璋聽完,頓時無比興奮,一手拍打在桌子上,大喜道:“不錯,要是這樣收稅,底層農民也有一條活路。”
自家當年遇到的就是這種情況,家裡有六口人,可是卻沒有任何土地,卻需要繳納足足六口人的賦稅。
就算父母再勞累,完全沒任何用途,繳納完賦稅和地主家的地租,剩下來的糧食所剩無幾,勉強度日而已。
自己也親眼看到無數窮人為了一口飯吃,賣兒賣女。
自從他登基以來,其實也想減輕底層農民的賦稅,但是不管怎麼降低賦稅,但是農民生活依然很困難。
而且,他後面越來越發現,自己減輕賦稅,實際上真正得到實惠的乃是地主,而不是農民。
因為,當農民依附地主之後,就得給地主承當相應的賦稅,還得不斷被地主服役其他雜事。
想到這些減輕賦稅的措施,最終得到實惠的只是地主,朱元璋心中早就怒火十丈。
只是,他又能怎麼辦?
他最近根本想不到切實可行的稅收制度。
可是這一招攤丁入畝,一下子把農民徹底解脫出來,地主卻承受絕大多數的賦稅。
朱元璋如何不喜?
朱波繼續說道:“這不僅減輕農民的負擔,而且,按照田地數量繳納賦稅,還可以大大提升國家稅收。”
對於皇帝朱元璋而言,朱波稍微點撥一下,他頓時明白。
確實,按時人口繳納賦稅的話,自然會出現很多隱瞞人口的情況,再加上窮人根本沒錢交稅,時常拖欠,導致稅收並不穩定。
要是按照田地數量來繳納賦稅,那麼首先可以保證稅收穩定,其次,那些大地主因為擁有土地多,賦稅也會很多,那麼朝廷肯定會有更多盈餘,就可以做更多國計民生的事業。
比如,一旦出現饑荒年代,朝廷可以撥更多的銀兩救災。
這一下子,朱元璋和馬皇后宛如看到鬼一般,死死盯著朱波。
“你們這是啥情況?”
朱波也是驚呆了,不知道他們這是幹嘛?
自己儘管提出一些意見,可是能不能採納,還得看皇帝的態度。
朱元璋這才回神過來,打了哈哈道:“有些吃驚,沒想到我兒如此年紀竟然能提出這樣驚天治國之策。”
想到自己堂堂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