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1/2 頁)
「娘!這幾位是兒子在書院中的好友,阿璇與文瑄您應該還記得,此前來府上做過客的,對兒子也很是照顧。」
見此,明曄趕緊上前與姐姐一道攙扶著身體未愈的母親,並向其介紹面前的三位好友。
「小侄文瑄請伯母安,錦姐姐好!」田文瑄與喬氏最熟,率先躬身出聲。
「伯母好,您請節哀,定要保重身體,錦姐姐也是。」
譚璇與喬氏雖僅幾面之緣,但對其印象極好,嫻淑知禮待人和善,今見其面帶病容身形清瘦,不免有些同情。
隨後王林也上前鄭重的拱手請了安。
「哎……你們都是好孩子,短短几年不見長這般高了,聽說功課也出色的很,將來都是有出息的。」
喬氏自是記得譚田兩人,丈夫突然意外之殤,京中又沒個主事之人,多虧有田家人前前後後幫襯著,出了大力。
因而面對其小輩人,即便身體不適,也強撐著話起了家常。
「伯母,廟門開了,天落著雨,您身體不適見不得涼,咱們先進屋吧。」
見明母精力不濟還硬撐著應酬,恰巧聽到廟門被開啟,有僧人出來詢問所為何事,譚璇連忙適時接話道。
話音落後感覺一旁的明錦在視著自己,抬頭與其撞個正著。
少女較三四年前五官已完全長開,白衣素服自帶風采,頭上僅插一支白玉簪,如瀑青絲半挽半披,帶有卷意的清麗面容上神色沉靜,深似漩渦的黑眸裡卻浮出幾絲悲意。
四目相對,一位眼眸裡透著關切,一個是還未來得及隱去的哀傷。
兩人皆怔了怔,譚璇先反應過來,淺淺的笑了笑,向其頷頷首,明錦被笑若春風的少年注視的有些不自在,微微避開目光,點了點頭算做回應。
察覺明錦的反應,譚璇也不再看著人家了,轉頭看著寺廟門前交涉的情況。
明府年長的長輩向寺廟僧人說明緣由後,便將明父的靈柩移到廟中。到了大殿,三人先為明父上香祭奠。
一路舟車勞頓,幾人與明曄話了幾句家常,此次詢問了近況,便回廂房稍作歇息。
雖說有女眷,可明家人都想早點讓身遭橫禍的明父入土為安,行程並沒有耽擱,趕在清明節那天回到了平江府。
…………
「阿曄,伯父即已入土為安,要不再過些日子你還是回書院讀書。相信伯父泉下有知,也希望你專心於功課。」
譚璇等人參加了明父的下葬之禮後,也將要回香山書院。臨走前,譚璇特地與田文瑄去明府看看好友的狀態,順便勸說儘快返回書院。
守孝期間,不能參加科考不能成親,但可以去讀書。呆在府中自學哪有在書院聽夫子大儒授課效果好。
「我娘尚在病中,再緩些時日吧,不然到了江寧我也不放心。」
明曄也並未打算一直呆在府中固守一隅為父親守孝,父親生前是為黎民百姓而死,自己也不能讓他失望,心中有孝即為大孝。
只不過母親因父親離世,悲傷過度,身體垮了下來,病情還未痊癒
「我倒有個法子,不如讓伯母和錦姐姐去恩慈寺暫住,兩人整日裡悶在府中也不好,到時咱們可以上山為她們解解悶。」
明曄回來後,田文瑄又恢復他的話嘮本性,聽了好友的顧慮,靈機一閃想出個自覺不錯的主意。
「文瑄這提議不錯,恰巧現今春景正好,即可觀景,也可以在山中禮佛,悶在府中,反而與身子無益。」譚璇對田文瑄投去一個讚賞的眼色。
無論從哪點考慮,去往恩慈寺都是最好的選擇,旁人也說不得什麼,去寺廟禮佛又緊挨著兒子。喬氏如此明禮,自然不會拒絕這個提議。
「恩~也好,我同娘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