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授田和奴隸(第1/2 頁)
從建寧王開始大索貌閱開始後,瓜州的豪強一開始是吃瓜的心態,沒有瓜州官吏的幫忙,這些大頭兵能夠丈量出土地嗎?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建寧王麾下竟然有這麼多擅長算學的牙兵!
這幫牙兵只要在紙上簡單計算,就能夠將田地的面積準確的算出來。
除了計算能力超強之外,建寧王麾下的這幫牙兵是油鹽不進。
石家的族長拿出百吊的錢和上好的絲帛,想要賄賂清查土地的章牙兵。
結果是這位章牙兵收下了錢和絲帛,轉頭就將石家舉報到了刺史府,反訴石家賄賂官吏。
石家花了銀子,自家的族長反而被建寧王抓進了大牢中。
這個章牙兵連夜核算,又從石家的大宅裡找出了幾十名沒有在官府上戶的“家生子”。
按照《唐律疏議》,大唐是承認蓄養奴隸的,甚至在律法上規定了奴隸是從屬於主人的商品。
在瓜州就有專門從事奴隸貿易的牙行,在這裡不僅僅能夠買到漢族奴隸,甚至能夠買到大食和吐蕃奴隸。
不過從太宗年間開始,唐廷也都意識到了奴隸制度的不利方面。
按照《唐律疏議》,大唐的百姓需要承擔的賦稅主要是授田所需要上交的田租,以及成年男丁需要承擔的丁庸。
大唐的授田制,男性成年後,可以從官府手裡獲得授田耕種。
死去的百姓手裡的田地,則會被官府收回去,授予新的成年男丁。
所以在法理上,百姓種的田都是朝廷的,耕種田地需要繳納田租,也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了。
除了田租之外,每一個成年男丁還要承擔朝廷的徭役任務。
朝廷根據這些徭役任務,可以讓百姓以勞務來服徭役,而一些富戶也可以透過上繳丁庸來免除這些徭役。
這就是大唐財稅的主要來源,田稅和丁庸。
在大唐,男性成年就擁有授田的權力,也開始承擔朝廷的徭役。
所以每一個成年男丁,也都是大唐合格的兵員,而在戰場上立功計程車兵,可以獲得朝廷的永業田獎勵。
永業田顧名思義,就是在授田之外給予有功人士的獎勵,這些田是可以傳給後代的,也是百姓口中的世田。
打仗可以獲得世田,所以唐初戰場上的唐兵是作戰勇猛,即使戰死了家中也能獲得永業田。
透過這種耕戰結合的方式,大唐才能在隋末亂世中迅速崛起,一統天下。
不過這授田和丁庸,針對的都是大唐的男丁,而奴隸是不算在這個範圍內的。
奴隸是不能獲得授田的,而沒有權利也就沒有義務,所以奴隸也是不用上繳丁庸的。
如果大唐的奴隸越多,那麼能夠收到的丁庸就越少,所以官府也在限制奴隸數量的增長。
比如在大唐龍興的關中地區,朝廷會控制奴隸數量,把每年減少奴籍作為一項地方官員的考核指標。
而從高宗朝廷開始,一直到武周朝廷,遇到國家慶典和大捷,朝廷也會頒佈赦免奴隸的法令。
按照唐律,奴隸所生的子女也自然成為奴隸,大家族內部蓄養的奴隸一旦生了孩子,那麼孩子也自然成為這個家族的財產。
玩家們也曾經激烈上書,請求建寧王廢奴,但是這也不是瓜州一地的問題,而奴隸的地位也是唐律中規定的,所以李炎並沒有同意玩家們的激進建議。
但是沒想到這個章統竟然別出心裁的找到了一條《唐律》中的漏洞。
按照唐律的要求,“家生子”雖然也是奴隸,但是需要在官府註冊備案才能買賣。
石家的家生子都是自家用的,本也沒有買賣的想法,所以這幾十名家生子都沒有在瓜州刺史府備案。